[实用新型]一种两段母线电容自动补偿供电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69994.2 | 申请日: | 2008-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18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卫东;李陪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未来铝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H02J3/38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建芳 |
| 地址: | 454171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母线 电容 自动 补偿 供电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电系统,尤其涉及一种两段母线电容自动补偿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目前,铝行业通常采用双电源两段母线供电电路进行供电,其原理图如图1所示,该电路分为第一、第二两段供电母线,两段供电母线对应相同,以第一段供电电路为例,其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一电流互感器、第一电容自动补偿器、第一电容器组(即将电容柜中的电容器平分为两组),第一电流互感器的初级绕组连接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两端分别对应连接第一电容自动补偿器的电流输入端正、负极,此外,第一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的电流输出要一端接地(两个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有一端共地),第一电容自动补偿器控制着第一电容器组中投切电容的数量,其中,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绕组与第一电流互感器的初级绕组之间设置有第一进线断路器的主触头,控制第一进线断路器即可控制第一电流互感器是否能够取样;第一电容自动补偿器的补偿是依靠自动补偿器控制交流接触器利用主触头接通为电容器供电的。第二供电电路与第一供电电路对应相同,第二供电电路包括有第二变压器、第二电流互感器、第二电容自动补偿器、第二电容器组、第二进线断路器、第二交流接触器组,其连接关系这里就不再赘述了;其中,第一电容自动补偿器补偿供给端与第二电容自动补偿器补偿供给端之间是通过顺次连接图二所示的二次控制电路来实现的。
这种供电电路在实际运行中一直欠补,主要是因为原设计采用单台变压器为两段供电母线进行供电时,备用段上的电容器组没有相应电流互感器的电流取样信号而不能自动补偿造成的,该供电电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所述:
使用该供电电路时,控制联络断路器的主触头接通,将其中一个变压器置于备用状态,另一个处于工作状态,处于工作状态的变压器,其次级绕组使得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得到取样电流信号,以驱动相应的电容自动补偿器对相应的电容器组进行控制供电,由该电容器组对供电线路上的功率因数进行补偿,而另外一个变压器对应的断路器没有闭合使得这个电流互感器二次侧无电流,电容自动补偿器不能得到取样电流,因此,电容自动补偿器控制回路不能工作,其控制的电容器组不能得到供电,因此就不能为供电电路上的功率因数进行补偿。
目前设计的电容补偿容量虽然在整体工作时可以满足整个设备的无功补偿要求,但由于分开设置在两段母线上,仅其中一段母线对应的电容全部投入不能满足整个设备的无功补偿要求;而另一段母线对应的电容由于没有电流取样信号不能补偿,使得电容不具备备用补偿条件而造成欠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对双电源供电的两段母线上的电容自动补偿的供电电路。
一种两段母线电容自动补偿供电电路,包括第一、第二两段供电母线,两段供电母线均包括有一变压器、一初级绕组套在变压器次级绕组输出一项上的电流互感器、取样电流输入端正负极对应连接在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两端的电容自动补偿器,以及由电容自动补偿器控制补偿供给的电容器组,其中,两电流互感器其中一个的次级绕组电流输出端接地;第一、第二供电电路中的电流互感器初级绕组与穿其过的变压器次级绕组之间分别对应设置有第一、第二进线断路器的主触头;其中:两电容自动补偿器的电流输入端与两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串联构成串联回路,两电容自动补偿器的电流输入端之间是正负极相应连接,两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是按照供电时的电流方向顺次连接;其中,联络断路器的第一辅助常开触头与第二进线断路器的辅助常开触头串联构成的串联电路并接在第一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绕组两端,联络断路器的第二辅助常开触头与第一进线断路器的辅助常开触头串联构成的串联电路并接在第二电流互感器的次级绕组两端,两电容自动补偿器的电流输入端之间的连接点通过联络断路器的第三辅助常闭触头与两电流互感器次级绕组之间的连接点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达到如下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未来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未来铝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99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注射泵压力检测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可调滚轮转臂型操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