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进气加热型喷气式化油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9719.0 | 申请日: | 2008-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4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秋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秋正 |
主分类号: | F02M15/02 | 分类号: | F02M15/02 |
代理公司: | 洛阳市凯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陆 君 |
地址: | 471434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 喷气式 化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油发动机燃料供给系统中的雾化装置,尤其是涉及汽油机的一种进气加热型喷气式化油器。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上广泛使用的汽油发动机的化油器,有普通常用的柱塞式,以及控制混合比精度高,但结构复杂、不易维修、成本高的电喷式,工作原理均是根据发动机不同的工作状况,把雾化的汽油和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成可燃混合气,供给发动机气缸进行燃烧。由于雾化状态的油粒在微观下仍有些偏大,从而影响燃烧速度,还会造成燃烧不净,特别是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情况下更为严重,还会产生积炭,改变气缸压缩比而爆燃,而且排放出大量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增加燃油成本。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进气加热型喷气式化油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进气加热型喷气式化油器,以汽油发动机原有的化油器为副化油器,副化油器旁增设一主化油器;其中,
所述的副化油器,其浮子室上端与油泵的出油管相通,怠速喷嘴、主喷嘴一端的进油口分别与浮子室相通,另一端的出油口与发动机进气管相通,副化油器油针设置在主喷嘴内;发动机进气管内安装阻风门,发动机进气管与消声器相连,消声器内设置有若干根排气细铁管;
所述的主化油器,其主化油器总成内安装有排气加热管、主化油器喷嘴,主化油器油针设置在主化油器喷嘴内,排气加热管一端与发动机排气管相通,另一端与消声器相通,主化油器喷气嘴与发动机进气管相通;
副化油器油针、主化油器油针通过油门钢索连接;主化油器喷嘴与副化油器的浮子室下端相通,二者之间安装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汽车仪表电源相连,在汽车仪表盘中安装有显示主、副化油器工作状态的指示灯,电磁阀与热敏继电器连接,热敏继电器位于主化油器总成的上部。
由于采用如上所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越性:
该进气加热型喷气式化油器,其主、副化油器的油路根据温度可实现自动切换,根据汽车仪表盘中指示灯的工作状态,驾驶员可方便的掌握主、副化油器的工作状态;而且利用排放的废气的高温对排气加热管、进入的空气进行加热,排气加热管的热量将汽油汽化为蒸汽,油粒更小,经加热的空气可防止蒸汽二次液化,燃烧更充分,既节省燃油成本,又有利于环保,而且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副化油器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化油器工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消声器;2—排气细铁管;3—燃油箱;4—油泵;5—浮子室;6—热敏继电器;7—电磁阀;8—怠速喷嘴;9—主喷嘴;10—副化油器油针;11—发动机进气管;12—发动机;13—发动机排气管;14—排气加热管;15—主化油器总成;16—主化油器喷嘴;17—主化油器油针;18—油门钢索;19a—显示副化油器工作状态的指示灯;19b—显示主化油器工作状态的指示灯;20—主化油器喷气嘴;21—阻风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所示:该进气加热型喷气式化油器,以汽油发动机原有的化油器为副化油器,副化油器旁增设一主化油器;其中,
所述的副化油器,其浮子室5上端与油泵4的出油管相通,怠速喷嘴8、主喷嘴9一端的进油口分别与浮子室5相通,另一端的出油口与发动机进气管11相通,副化油器油针10设置在主喷嘴9内;发动机进气管11内安装阻风门21,发动机进气管11与消声器1相连,消声器1内设置有若干根排气细铁管2;
所述的主化油器,其主化油器总成15内安装有排气加热管14、主化油器喷嘴16,主化油器油针17设置在主化油器喷嘴16内,排气加热管14一端与发动机排气管13相通,另一端与消声器1相通,主化油器喷气嘴20与发动机进气管11相通;
副化油器油针10、主化油器油针17通过油门钢索18连接;主化油器喷嘴16与副化油器的浮子室5下端相通,二者之间安装有电磁阀7,电磁阀与汽车仪表电源相连,在汽车仪表盘中安装有显示主、副化油器工作状态的指示灯,电磁阀7与热敏继电器6连接,热敏继电器6位于主化油器总成15的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秋正,未经李秋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97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油混合用汽缸
- 下一篇:灵活动力电喷节气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