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新型电动凿岩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7075.1 | 申请日: | 2008-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366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凌 |
主分类号: | E21B1/12 | 分类号: | E21B1/12;E21B1/14;E21B1/24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雷 速 |
地址: | 430012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新型 电动 凿岩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凿岩机,具体说是一种改进的新型电动凿岩机。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所适用的技术领域中,目前被广泛使用占据统治地位的仍然是风动凿岩机。但由于风动凿岩机的效率低(尤其在距离稍远时),能耗极高。并且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严重。第一次投资以及包括空气压缩机在内的维修费用高昂,多少年来人们都在积极寻找替代品。近年来偶有电动凿岩机介绍见于文字,同时有个别产品问世欲取代风动凿岩机。这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如果能有一种电动凿岩机,既能克服风动凿岩机的缺点,同时对生产者和使用者都十分有利,那么,可以预见这种电动凿岩机将会在较短的时期内全面取代风动凿岩机。而全面取代风动凿岩机正是国内外被广泛重视而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然而,近十年来,国内已经有或曾经有几款电动凿岩机面世过,但却不成气候。究其原因,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重量过大,有的重达近40KG,搬移与准备工作困难,操作者不愿使用;
2.电动机与曲轴机构并列排列,导致大批量生产加工较为困难。
3.电动凿岩机一般分为活塞屏气式结构、凸轮式结构和活塞弹簧式结构。其中活塞屏气结构由于工作效率低而不被用户认可。凸轮式结构不仅复杂笨重难于加工而且极易损坏。而活塞弹簧结构又因重量及几何位置的限制以及运动速度太高,而弹簧在反弹时更高的加速度,导致其中某些要件容易损坏。而且这种个别损坏会引起连锁效应。因此使用和维护都有很大的困难;
4.电动凿岩机一般都自带油箱,当连杆推动活塞及冲击零件前行时造成曲轴腔负压而从油箱中吸入润滑油(同时吸入空气)。但从整体体积重量考虑,油箱都不可能做得很大。否则会大大增加机器的重量。这样一来,由于曲轴的高速运行(通常在一分钟2000转以上,因为这种平行排列方式中如果从动齿轮太大,会大大增加整机重量。因此不能减速太多。)油箱中的油一般不会超过10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被吸干净,它们将从机身前部的出气孔排出。这样,在一天的工作时间内就要求频繁加油。另外经过估算(按每吸一次中1%的份额是用来吸油计算)、这会使机器在每一个小时内耗掉润滑油1.5~2升左右,而这对一般用户是无法接受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减轻整体重量,减化结构又能够克服现有机型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减少整机故障,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润滑油耗损的改进的新型电动凿岩机。
所述改进的新型电动凿岩机的电动机通过减速齿轮连接到曲轴连杆组件,冲击器在中机壳内,前端有隔离器,前机壳内有单向圈、转钎器、钎杆、钎卡座、钎卡,其特征是:所述电动机与曲轴同轴向设置,并通过减速齿轮连接到曲轴连杆组件,与所述电动机输出轴连接的小齿轮和与曲轴相连接的大齿轮相互内啮合,成为减速齿轮组。
所述曲轴连杆组件所在的曲轴腔为一其内预存有润滑油的密闭腔体,在曲轴腔壳体上设有一个由非金属软体材料制成的胶囊。
在所述前机壳与转钎器中设置有撞击块组件,撞击块组件由模块尾、连接杆、内圈弹簧、外圈弹簧、连接芯和模块撞击头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减轻了整体重量,方便了操作使用。
2、减化了结构利于大批量生产,同时方便售后服务和用户自身的简单维护。
3、克服了现有机型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减少了整机故障,延长了使用寿命。
4、改善了润滑,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润滑油耗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撞击块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电动机,2—水套,3—电动机壳,4—小齿轮,5—大齿轮,6—曲轴壳,7—胶囊,8—曲轴连杆组件,9—中机壳,10—曲轴组件油封,11—冲击器,12—隔离器,13—储油毛毡,14—摩擦片,15—单向圈,16—撞击块组件,17—转钎器,18—前机壳,19—钎杆,20—油封,21—支撑点,22—注油孔,23—钎卡座,24—钎卡,25—圆柱销,26—模块尾,27—连接杆,28—内圈弹簧,29—外圈弹簧,30—连接芯,31—模块撞击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发明人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生产制造、安装调试、用户使用情况和要求等实践经验,同时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后作出如下对生产制造,使用维护都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凌,未经李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70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