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黑水虻养殖的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66774.4 | 申请日: | 2008-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56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喻子牛;张吉斌;何进;刘子铎;孙明;黄苓;郑龙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敏锋 |
| 地址: | 430070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黑水 养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养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黑水虻增养殖的装置,该类昆虫的交配产卵需要光线照射。
背景技术
黑水虻Hermitia illucens,英文名称叫做Black soldier fly,是双翅目水虻科的一种昆虫。这种体型类似于牛虻的黑色昆虫起源于南美洲的热带草原上,主要以动物的粪便和尸体为食。黑水虻目前在全球的热带和温带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在我国也是常见种,我国已知170余种,在北京、河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区都有标本记录;其一般在每年的5月至11月出现。
用黑水虻幼虫处理畜禽粪便可以降低50%的粪便积累,同时它们预蛹的粗蛋白含量高达45%、粗脂肪含量接近35%,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优质的动物蛋白源饲料添加剂。研究证实,黑水虻预蛹的营养成份与鲱鱼粉相似,优于普通的豆粉和骨粉,是不可多得的鱼粉替代性饲。
太阳光的照射在黑水虻成虫的交配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冬季或连阴雨天等阳光不充足情况下会出现成虫不交配、产卵量低等现象,对全年进行大规模的畜禽粪便的转化产生制约。
目前尚未见到有关适用于黑水虻成虫大规模增殖和养殖的人工培养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通过利用碘钨灯模拟太阳光,对黑水虻成虫进行照射,使黑水虻成虫在碘钨灯照射下能够正常进行交配、产卵。本实用新型大大提高了黑水虻在阳光不充足情况下的产卵量,能使产卵量达到在太阳光下的60%-70%,这为利用黑水虻幼虫处理畜禽粪便的连续转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法实现:
一种适用于黑水虻昆虫的养殖装置,包括一个养虫室和包含在该养虫室内的养虫笼2,所述的养虫室1为方型或长方形的立方体,其内至少套装有一个或多个养虫笼2,在该养虫笼的上方靠近所述养虫室1的顶部装有一个碘钨灯6,养虫室的左右两侧壁上分别安装有通风口7、8,养虫室内底部分别装有电辅助加温板9、10,所述的养虫笼2由一个方型或长方形框架构成,其上装有栅栏3、4、5,栅栏3、4、5的外面覆盖有尼龙网布,所述养虫笼2内的底部放置有诱集收卵器11,诱集收卵器11侧面粘有至少一个收卵盒13,收卵盒13的两个侧面设有供黑水虻产卵的空隙通道。
根据黑水虻的交配产卵习性,本实用新型中将碘钨灯6安装在距养虫笼2的顶部约10cm左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养虫笼2的大小规格一般为1.8m×1.2m×1.5m。也可以根据养虫室的实际大小灵活配制。
申请人根据黑水虻的产卵习性,专门设计一种适用于黑水虻的收卵盒13,该收卵盒如附图3、附图4所示,图示的收卵盒13为一个盒式结构,它包含在该盒体中其中一个立面有一个贴面15,该贴面与所述的诱集收卵器11离开底面稍高的位置上粘贴固定。在所述的收卵盒13即所述盒体的前后背面上设置有一到多层的诱集孔14。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编号如下:1:为养虫室;2;养虫笼,3、4、5均为养虫笼的栅栏;6:为碘钨灯,7、8为养虫室通风口;9、10为养虫室中的电辅助加热板;11:为诱集收卵器;12:为养虫室进口门。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诱集收卵器的一个立体示意图;
图中编号13为本实用新型的收卵盒
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收卵盒的前面构造
图中编号14是本实用新型的收卵盒的产卵孔道,编号15是本实用新型收卵盒的粘贴面
图4:显示本实用新型的收卵盒的背面构造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养虫笼之底面结构示意图,该养虫笼底面不用纱网覆盖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养虫笼之背面结构示意图,该养虫笼侧面也设有栅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农业大学,未经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6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的冷媒分配器
- 下一篇:基于毫米波交通雷达的公路车道自动识别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