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谱仪分析试样精确定位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66221.9 | 申请日: | 2008-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60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 发明(设计)人: | 余卫华;张穗忠;陈士华;于录军;高云;代松苓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1/67 | 分类号: | G01N21/67;G01N21/25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行军 |
| 地址: | 43008***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谱仪 分析 试样 精确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析仪器附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用辉光光谱仪或火花直读光谱仪分析试样时对试样激发点进行精确定位的光谱仪分析试样精确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辉光光谱仪是利用氩气在低气压环境下形成的等离子体轰击试样表面来对试样进行分析,试样激发斑的直径随着阳极直径的不同而有区别,一般为4mm,也有1mm、2mm、7mm等其他规格。辉光光谱仪可以对固体试样进行成分分析和表面分析,在分析试样时,以试样作为阴极,铜管作为阳极,两个电极之间存在微小的距离。由于两个电极是相向放置,在分析时,试样的待分析面与阳极接触,操作人员不能准确观察并设置激发点的准确位置。对于小样品和异形样品,则不能有效的使等离子腔体密封,而在分析微小缺陷部位时,不能有效的对准待分析部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能够准确的定位待分析试样点的光谱仪分析试样精确定位装置,使其能应用于用辉光光谱仪或火花直读光谱仪分析试样时对试样激发点进行精确定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谱仪分析试样精确定位装置,其特征是该定位装置由两块透明材质制成的试样定位板构成,每块试样定位板表面标注有同样的水平和垂直的刻度线,在每块试样定位板的相同的位置设有多个和光谱仪不同直径的阳极相对应的小孔,在每块试样定位板的四角相同的位置设有可以穿过螺栓的圆孔。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两块试样定位板规格为200mm×200mm。上述试样定位板的水平和垂直的刻度线间隔最好为5mm。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将试样放置在两块试样定位板之间,将待分析点置于上定位板的一个小孔处,通过旋紧螺栓夹紧试样;从对应的下定位板小孔处做上记号;试样待分析点标记完毕后,将试样从试样定位板中取下;用激光定位装置将试样放置在辉光光谱仪的阳极表面的密封圈上,激光直线会在试样的背面形成一个光斑,移动试样,使得试样背面的标记点和激光光斑重合,则分析点便与辉光光谱仪的阳极对准。
利用本实用新型可以方便地在试样分析面的反面且和待分析的试样点相对应处做上明显的标记,使其应用于用辉光光谱仪或火花直读光谱仪分析试样时对试样激发点进行精确定位。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辉光光谱仪对试样进行精确定位,满足小试样、异形试样和微小缺陷部位等的分析,还能用于辉光质谱仪、火花直读光谱仪、激光烧蚀ICP光谱仪、质谱仪等仪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板示意图。
图2是试样定位标记示意图。
图3是激光定位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定位装置由两块透明材质制成的试样定位板1构成,规格为200mm×200mm,用于对试样背面进行准确标记,见图1,每块试样定位板表面按照5mm的间隔刻有同样的水平和垂直的刻度线,作为标尺用,在每块试样定位板的相同的位置设有多个和辉光光谱仪不同直径的阳极相对应的小孔2,在每块试样定位板的四角相同的位置设有φ10mm的圆孔3。圆孔3中可以穿过螺栓4,将两块试样定位板1结合起来。见图2。
使用时,将试样5待分析的部位置于上定位板上的小孔3处,从对应的下定位板小孔2处做上标记点6。将试样5待分析点标记完毕,用激光定位装置将试样标记点6与辉光光谱仪的阳极7对准即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过程如下:
(1)对于一个小试样、异形试样或微小缺陷部位的分析,将试样5放置在两块试样定位板1之间,将待分析点置于上定位板的一个小孔2处,通过旋紧螺栓4夹紧试样1。
(2)通过下定位板相同部位的小孔2在试样的背面用记号笔做好标记(如图2所示)。
(3)将激光定位装置固定在仪器上(不同仪器有不同的固定方式),使得激光发生器8发出的激光直线能穿透整个阳极筒。
(4)将试样放在阳极表面的密封圈9上,激光直线会在试样的背面形成一个光斑,移动试样1,使得试样背面的标记点6和激光光斑重合,则希望的分析点就和辉光光谱仪的阳极对准了(如图3所示)。
(5)进行正常的分析,就等得到试样部位的分析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622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