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试用加热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5998.3 | 申请日: | 2008-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76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前香;薛改凤;高云;刘进军;刘尚超;宋子逵;陈鹏;项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2 | 分类号: | G01N33/22;G01N31/00;G01N1/4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钟锋 |
地址: | 43008***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焦炭 反应 强度 测试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装置,特别是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试用加热炉。
背景技术
现在所使用的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试用加热炉,是根据国家标准GB/T4000-1996《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热强度试验方法》生产的热反应炉,其缺陷在于:加热器采用的是电热丝,由于加热功率要求,电热丝容易断裂,使用寿命短,且加热元件坏了更换困难,工作量大。
为克服上述缺陷,CN2727718Y公开了一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热强度测试炉,其加热器采用直型加热棒,使用寿命长,更换元件方便。但加热器电源线需在炉子底部和炉子上部进行连接,导致连接操作不方便,不安全,也给维修带来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试用加热炉,该加热炉中的加热器电源线连接方便、安全,维修方便。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焦炭反应性及反应后强度测试用加热炉,它包括炉体、炉膛,炉膛内设有反应器,反应器与炉体之间设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为“U”型电加热管,“U”型电加热管的电源线设置在炉体的上部。
上述方案中,加热炉上的“U”型电加热管为偶数个,所有“U”型电加热管平分为两组并联在电源线上,各组中的“U”型电加热管串联。
上述方案中,电源线与“U”型电加热管之间、“U”型电加热管与“U”型电加热管之间均通过导电板连接。
上述方案中,导电板与“U”型电加热管连接成一个环形。
上述方案中,加热炉的底部为封闭式;反应器上设有进气管,进气管从反应器的上方沿反应器外壁至反应器下方并与反应器下端联通。
上述方案中,反应器上设有进气管,加热炉的底部开有孔,进气管通过加热炉底部的孔与反应器下端联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电加热器为“U”型电加热管,使用寿命长,“U”型电加热管的电源线设置在炉体的上部,加热器导线连接简单、清楚、方便、安全,维修加热管时,只需将“U”型电加热管从炉体上方抽出即可,维修、更换方便。
2、“U”型电加热管平分为两组并联在电源线上,各组中的“U”型电加热管串联,接线方便。
3、电源线与“U”型电加热管之间、“U”型电加热管与“U”型电加热管之间均通过导电板连接,导电板可直接固定“U”型电加热管,有利于“U”型电加热管的均匀分布。
4、导电板与“U”型电加热管连接成一个环形,有利于“U”型电加热管在炉膛内绕反应器环形布置。
5、加热炉的底部可为封闭式,也可为开孔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炉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炉实施例1的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U”型电加热管、导电板、电源线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炉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炉实施例2的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加热炉实施例1,它包括炉体4、炉膛,炉膛内设有反应器5,反应器5与炉体4之间设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为“U”型电加热管6,“U”型电加热管6的电源线8设置在炉体4的上部。“U”型电加热管6为硅碳电加热管或硅钼电加热管。
加热炉上的“U”型电加热管6为偶数个(一般为4、6、8、10、12只),如图3、4所示的“U”型电加热管分别为四只和六只,所有“U”型电加热管6平分为两组并联在电源线8上,各组中的“U”型电加热管6串联。电源线8与“U”型电加热管6之间、“U”型电加热管6与“U”型电加热管6之间均通过导电板7连接。导电板7与“U”型电加热管6连接成一个环形。
如图1、2所示,加热炉的底部为封闭式;反应器5上设有进气管2、出气管3,出气管3在反应器5上端与反应器5联通,进气管2从反应器5的上方沿反应器5外壁至反应器5下方并与反应器5下端联通。
如图5、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加热炉实施例2,加热炉的底部为开孔式,即加热炉的底部开有孔9,反应器5上设有进气管2、出气管3,出气管3在反应器5上端与反应器5联通,进气管2通过加热炉底部的孔9与反应器5下端联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5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取气式启动系统
- 下一篇:多光路光学吸收大气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