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CAN总线接口的并联模块电源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65615.2 | 申请日: | 2008-02-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62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舸;张云建;王军;詹江山;刘维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H02J1/10 |
代理公司: | 武汉金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清堂 |
地址: | 430074湖北省武汉市珞喻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can 总线接口 并联 模块电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并联直流模块电源,具体涉及一种分布式CAN总线网络结构的并联直流模块电源。
背景技术
目前分布式电源多采用的是第二代过程控制ACS系统体系结构,即在几十米的范围内采用模拟量和开关量进行信息传递和指令控制。信息和指令在传递的过程中易受干扰和破坏。再有就是利用串行通讯总线方式进行数据交换和指令传递,其分布节点配置不灵活,编程实现较复杂、通讯距离受限制。上述电源内部大量采用分立器件,使得结构较为复杂,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同时也增加了维护和维修的复杂程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而研制的一种能适应较恶劣电磁工况环境、总线传输距离远、总线结构简单的具有CAN总线接口的分布式并联模块电源。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具有一个机箱,其内装有嵌入CAN总线接口单元、并联均流输出的多块模块电源主功率单元及其控制电路,其上装有输入接线端、输出接线端、CAN总线接线端。其电路由CAN总线、微处理器C8051F040、D/A转换及驱动放大、多块功率模块、A/D转换及放大、电源电流电压采样、模块功能控制组成,其中CAN总线与微处理器C8051F040的6、7脚相连,多块功率模块通过D/A转换及驱动放大与微处理器C8051F040的100脚相连,多块功率模的控制端与微处理器C8051F040的92~98脚相连,电源的电流电压采样的输入与多块功率模块相连,电源的电流电压采样的输出与微处理器C8051F040的19、20脚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CAN总线接口单元是在电源机箱内嵌入带有CAN控制器的微处理器,使所有现场需要传递的模拟量、开关量和控制指令都转换成数字量通过抗干扰能力极强的CAN总线网络传递;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电源主功率单元部分为多块模块并联均流输出,实现电源整体输出功率扩展。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CAN总线结构简单,其传输介质可用双绞线,布设简单方便,成本低廉,通讯速率最高达1Mbps,传输距离远,可达10km;
2.CAN采用短帧结构,每一帧为8个字节,保证了数据的出错率极低;
3.所有现场数据均为数字量传递,抗干扰能力极强;
4.电源模块工艺技术成熟,较分立器件可靠,电源运行维护简单;
5.电源功率扩展灵活,实现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原理框图;
图-2是多块功率并联模块电路;
图-3是CAN总线收/发驱动电路;
图-4是电源输出电压采样电路;
图-5是电源输出电流采样电路;
图-6是D/A输出电路;
图-7是微处理器控制电路;
图-8是并联模块电源结构图。
其中:1-机箱,2-电源母线,3-功率并联模块,4-控制盒,5-CAN总线接线端,6-输入线接线端,7-输出线接线端,微处理器型号为C8051F04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图-1为电源的原理框图。主要包括多块功率并联模块单元电路、CAN总线收/发驱动单元电路、A/D采样单元电路、D/A驱动单元电路、微处理器(单片机)控制电路。接下来对各单元分别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56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