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流跑道均压环及其双联直流复合绝缘子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65496.0 | 申请日: | 2008-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42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光亚;王钢;蔡炜;徐涛;张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B17/42 | 分类号: | H01B17/42;H01B17/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 跑道 均压环 及其 复合 绝缘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输电线路用跑道均压环和带有跑道均压环的双联直流复合绝缘子。
背景技术
我国有机复合绝缘子的装配工艺从伞裙套装、分段模压发展到现在的整体模压,端部接头工艺从早期的内楔式、外楔式、内外楔式发展成为整体压接式,芯棒质量以及密封性能较以往大大提高,使其机械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另外复合绝缘子使用的伞套材料憎水性的提高和伞型从等径伞、一大一小伞发展到现在的一大二小伞、一大一中二小伞等优化措施,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电气性能。目前,国内直流500kV输电线路中,已大量使用憎水性能和防污闪性能优良的复合绝缘子,且所用绝缘子均在两端安装均压装置。其目的是改善复合绝缘子两端电场强度分布,降低端部附近伞裙上的分布电压,减少电弧对绝缘子端部的电蚀损而导致绝缘子端部密封性能下降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绝缘子因芯棒腐蚀而掉串的事故发生率。但从运行情况来看,国内仍发生过绝缘子由于芯棒脆断等原因引起的掉串事故。虽然复合绝缘子掉串的概率很低,但一旦掉串危害性相当大。因此对于±500kV线路宜采用双串并联悬挂方式,这为降低复合绝缘子掉串事故的发生提供了保障,其机械性能满足运行要求。但双串并联运行方式由于邻近效应,绝缘子周围电场强度分布与单串不同,从而使得电位分布规律与单串可能存在差异,而均压装置对改善绝缘子电位分布的作用尤为重要。对直流双联复合绝缘子的电位分布规律以及均压环组装方式的优化选择进行详细的研究,以获得最理想的电位分布规律,为延长绝缘子使用寿命提供保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跑道均压环及其双联直流复合绝缘子,改善双联绝缘子的电位分布,降低绝缘子端部附近伞裙上的电位分布,减少因电弧对其的蚀损作用而引起芯棒脆断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跑道均压环,它有环体和连接件,其特征在于:分离的两个半圆环体间连接两个直道环体。
一种使用跑道均压环的双联直流复合绝缘子,它包括圆形均压环和伞裙串,两个伞裙串的低压端分别安装一个圆形均压环,其特征在于:在两个伞裙串的高压端安装一个跑道均压环。
如上所述的跑道均压环的双联直流复合绝缘子,其特征在于:在两个伞裙串的高压端还分别安装有一个圆形均压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复合绝缘子端部得到比较理想的分布电压,降低绝缘子端部附近伞裙上的电位分布,减少因电弧对其的蚀损作用而引起芯棒脆断事故的发生,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行。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的圆形环体的均压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侧视图。
图2,是现有带有圆形环体均压环的双联复合绝缘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跑道均压环主视图。
图3b,图3a跑道均压环的左视图。
图3c,图3a跑道均压环的俯视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1跑道均压环的俯视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2跑道均压环的俯视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3跑道均压环的俯视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双联复合绝缘子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双联复合绝缘子结构示意图。
图5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双联复合绝缘子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双联复合绝缘子结构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双联复合绝缘子结构示意图。
图6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双联复合绝缘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图1中标记的说明:1-环体;2-连接件;3-六角螺母;4-六角螺母;5-垫圈;6-六角螺母;7-圆形均压环。
图2中标记的说明:8-锁紧销;9-球窝;10-伞裙串;11-棒芯;12-球头,13-联板。
图3中标记的说明:14-跑道均压环,15-直道环体;16-连接件;17-半圆环体。
双联复合绝缘子可分为双悬垂串和双V串,其均压装置有以下几种组装方式:
1.高压端和低压端仅安装小均压装置(现有技术)
2.高压端安装跑道均压环,低压端安装圆形均压环;
3.高压端同时安装跑道、圆形均压环,低压端安装圆形均压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未经国网武汉高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54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