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物高处及巷道风能发电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5374.1 | 申请日: | 2008-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52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彭其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其明 |
主分类号: | F03D9/00 | 分类号: | F03D9/00;F03D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51湖北省武汉市汉阳***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物 高处 巷道 风能 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物高处及巷道风能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发电多为煤、石油、天燃气等化石燃料,它们在为人类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大量地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消耗资源。即使在现有可循环再生的风能利用上,也只局限于风源条件较好、供、输电不能到达的偏远海岛、牧区等。而人类居住活动集中能源需求量大的广大城市,其高大的建筑物及建筑物间的巷道,风道所形成的高处风、狭管风(穿堂风)的利用还是空白,它潜藏着巨大的能源价值,环保价值,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再生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利用建筑物高处及建筑物之间巷道所形成的高处风能,狭管风(穿堂风)能发电,如此对风源的引导,既可发挥风能可循环不断再生的优势,减少对其他能源的依赖,保护环境,又能减少狭管风(穿堂风)源对城市的破坏,改善人类生活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其目的:建筑物高处及巷道风能发电系统是由风力机,风力机支承,承重力的结构三部分组成。
风力机:是一整体风力发电机组,(包括风轮、机舱、发电机、储能机构,控制机构,机架等)风力机通过风力机支承跟建筑物承重力的结构稳固相连,置于建筑物的高处及巷道内,它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结构情况多个布置。当风在运动时作功,推动风力机的风轮转动,即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及其他功能机构工作,从而将风能转换为机械能、电能。所发出的电能可并网使用,也可离网单独使用,也可和其他能源结合使用,就是说当风源条件较好时尽量用风能,风源条件差时,就用网电或其结合能源。
风力机支承:为板块钢结构,其和风力机相连处设有螺栓连接孔,并和承重力的结构以螺栓相连,是风力机跟建筑物承重力的结构之间的过渡装配支承件,它根据不同的建筑物,建筑物所处的不同位置、状况采取相应的支承方式,将风力机跟承重力的结构稳固地相连,置于建筑物的高处及巷道内(如建筑物的高顶支承,建筑物间巷道高处侧面互连支承,单体建筑物高处侧面支承等)。
承重力的结构:为方形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其和风力机支承相连处设有连接螺栓,是建筑物承重力的结构也是建筑物高处及巷道风能发电系统承重力的结构,它将风力机跟建筑物稳固地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附图说明:
附图为三种状况下整体轴测示意图,图1是该实话例中顶装置图,图2是该实施例中巷道装置图,图3是该实施中侧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中三种状况都表示一种建筑物高处及巷道风能发电系统,它包括风力机(1)、风力机支承(2)、承重力的结构(3)三部分,其特征是:风力机(1)是一整体的风力发电机组,其通过风力机支承(2)跟承重力的结构,(3)稳固相连,置于建筑物高处及巷道内,它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结构情况多个部置。风力机支承(2)为板块钢结构,其和风力机(1)相连处设有螺栓连接孔,并和承重力的结构(3)以螺栓相连,是风力机(1)跟承重力的结构(3)之间的过渡装配支承件,它根据不同的建筑物,建筑物所处的不同位置、状况采取相应的支承方式,通过它将风力机(1)跟承重力的结构(3)稳固地相连,置于建筑物高处及巷道内,承重力的结构(3)为方形钢筋混凝土及钢结构,其和风力机支承(2)相连处设有连接螺栓,是建筑物承重力的结构也是建筑物高处及巷道风能发电系统承重力的结构,它将风力机(1)跟建筑物稳固地连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其明,未经彭其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53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交流电源的直流风机
- 下一篇:一种双作用丢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