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型波导滤波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4903.6 | 申请日: | 2008-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743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源;王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8 | 分类号: | H01P1/208;H01P1/2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叠 波导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波导滤波器,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折叠型波导滤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的波导滤波器,都是在单一平面上实现的腔体耦合,即单层的波导滤波器,这种滤波器所有的谐振腔都在同一平面上,当滤波器的谐振腔数目较多,单个谐振腔的腔体较大时,就会占用较大的平面空间。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这种结构不仅增加了滤波器的平面占用空间,还会给电路系统的集成造成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折叠型波导滤波器,不仅成倍减少滤波器占用的平面空间,节省滤波器制造材料,增加设计灵活性,还使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好的带外抑制,方便与外电路集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型波导滤波器,所述折叠型波导滤波器包括滤波器上主体、滤波器下主体、隔板和连接结构,所述滤波器上主体设置于滤波器下主体的上方,隔板设置于滤波器上主体与滤波器下主体之间;连接结构设置于滤波器上主体与滤波器下主体的同一端,并通过连接结构将滤波器上主体与滤波器下主体连通。
所述滤波器上主体由上盖板、输入输出结构和至少一个谐振腔组成,上盖板与隔板形状大小均相同,谐振腔设置于上盖板与隔板之间,相邻谐振腔之间由耦合孔连接,输入输出结构设置于谐振腔上,并与谐振腔固定连接,而输入输出结构在谐振腔上的位置可以为谐振腔的侧面、顶端或底部。
所述上盖板上设有调谐螺孔。
所述谐振腔内设有谐振柱,所述谐振柱为金属柱,其轴向与隔板所在平面垂直,且谐振柱只与上盖板和隔板两者之一相连。
所述输入输出结构为波导法兰盘/同轴接头。
所述同轴接头包括同轴探针和耦合柱,耦合柱一端悬空,另一端与隔板、上盖板、下盖板三者之一连接,同轴探针穿过谐振腔的侧壁与耦合柱相连。
所述同轴接头包括同轴探针和耦合盘,同轴探针穿过谐振腔的侧壁和上盖板二者之一与耦合盘相连,且耦合盘只与同轴探针相连。
所述隔板上设有用于实现滤波器上主体与滤波器下主体交叉耦合的耦合孔。
所述滤波器下主体由下盖板、谐振腔和输入输出结构组成,谐振腔设置于下盖板与隔板之间,输入输出结构设置于与连接结构相对的一端。
所述折叠型波导滤波器上还设有调谐螺钉。
本实用新型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设计原理如下:
首先将现有技术中的波导滤波器对折,将多个谐振腔位于同一平面的滤波器结构改为谐振腔为上下两层分布的滤波器结构,从而减小波导滤波器所占平面空间。改进后的上下两层谐振腔由隔板隔开,同时还可以在同一层的相邻谐振腔之间用金属片实现耦合。
为了使上下两层谐振腔能够实现耦合,在上下两层谐振腔的同一端设置一个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为一个能够耦合电磁波的任何结构,通过连接结构,在滤波器的上主体和下主体之间形成微波信号通路。
本实用新型中,还可以在谐振腔内设置若干谐振柱。谐振柱为金属柱,一端悬空,另一端与隔板和盖板二者之一垂直连接。另一方面,可在隔板上设置若干个耦合孔,实现滤波器上主体与滤波器下主体之间的交叉耦合,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带外抑制。
为方便波导滤波器与外电路的连接,在与连接结构相对的谐振腔另一端设置一个输入输出结构,该输入输出结构主要由波导法兰盘或者同轴导体组成。使用波导法兰盘时,上主体和下主体一个输入,另一个输出,分别使用各自的波导法兰盘,可以从侧面水平地输入输出,也可以在上盖板和下盖板垂直地输入输出;而使用同轴接头时,滤波器上主体和滤波器下主体各设有一个同轴接头,同轴接头可以为耦合柱与同轴探针连接形成,此时,耦合柱一端与隔板垂直相连,另一端悬空,同轴探针穿过谐振腔侧壁与耦合柱相连;同时,同轴接头也可以为耦合盘与同轴探针连接形成,此时,同轴探针穿过谐振腔侧壁与耦合盘相连,耦合盘只与同轴探针相连,其轴向与隔板平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一.成倍地缩小了波导滤波器所占用的平面空间,从而使得波导滤波器与外电路的集成更加方便。
二.由于隔板的二合一,从而节省了滤波器的制造材料。
三.隔板可增加耦合孔,可以实现滤波器上下部分的交叉耦合,从而提供了比普通滤波器更好的带外抑制。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用于各微波波段的电子系统中,特别是雷达、导弹制导、通信等军事及民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赛纳赛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49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柔性电发热器具上的安全发热装置
- 下一篇:量子并行机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