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建筑预埋连接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64878.1 | 申请日: | 2008-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63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 发明(设计)人: | 干久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干久平 | 
| 主分类号: | F16B13/00 | 分类号: | F16B1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信博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舒启龙 | 
| 地址: | 611730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用预埋连接构件,特别是预埋在混凝土构筑物中、用作使用螺杆与其连接的连接件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膨胀螺栓或膨胀螺钉主要分为钢质和塑料两大类,作为连接构件广泛应用于建筑物上。它所存在的问题有三点,一是,由于必须在墙体上钻孔,会使抹面施工后的墙面遭受破坏;二是,钻孔时,也可能会损伤结构钢筋,带来不安全因素;三是,由于其承载负荷(即承受力的大小)的大小由前端胀开的杆件与混凝土固结体之间的摩擦力所决定,因此,存在承载力较小的问题,在负荷大的情况下,如在膨胀螺栓上安装吊扇,则会造成不安全因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承载负荷大、安全可靠的建筑预埋连接件。
本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预埋连接件,主要由孔塞件、护套以及嵌入帽组成;用作在模板上固定的孔塞件由柱体固联在底板上构成;护套结构为:小管节连接在大管节底面的开孔上;嵌入帽内设置有用作装入螺母的六方螺母槽;嵌入帽的外径略小于护套的大管节的内径;小管节的内径略大于柱体的外径。
混凝土墙体施工前,将孔塞件用钉子钉在模板(木制)上,将六方螺母装入嵌入帽的孔内,六方螺母不能在孔内转动,再将嵌入帽装入在护套的大管节的孔内,二者滑动配合(当然也可紧配合),然后,将护套的小管节套装在孔塞件的柱体上,装配就位后,在模板进行现浇混凝土墙体施工,施工完毕后,拆卸模板时连带将孔塞件从护套中取出,此时,墙面上现出护套小管节的管口,可以使用螺纹杆件插入该管口,使其与嵌入帽内的六方螺母螺旋连接,形成墙体上的连接构件。
与现有膨胀螺栓相比,本新型具有如下特点和优点:
1、三个零件采用塑料制造,且结构简单,开模容易,加工方便,制造成本低。
2、混凝土浇筑施工时预埋,使用时,只需将螺纹杆件与之旋接即可,安装时,不需钻孔,对墙体不会造成任何破坏,具有使用方便的特点。
3、本新型最突出的优点是承载力大幅提高,适应面更广泛。
六方螺母与嵌入帽和护套成为一体,埋设在混凝土内,承载力随其在混凝土内的埋设深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埋设深度(螺母离墙面的距离)由护套的长短决定,采用合理的埋设深度,可以满足特定承载负荷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的零部件组装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零部件组装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竖向剖切一半后的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嵌入帽另一视角方向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图3示出,本连接件主要由孔塞件1、护套2以及嵌入帽3组成;用作在模板上固定的孔塞件1由柱体1b固联在底板1a上构成;护套2结构为:小管节2a连接在大管节2b底面的开孔上;嵌入帽内设置有用作装入螺母的六方螺母槽3a(参见图4);嵌入帽3的外径略小于护套的大管节的内径,二者形成滑动配合(也可紧配合);小管节2a的内径略大于柱体1b外径,二者形成滑动配合(参见图4)。嵌入帽内的六方螺母槽3a也可说是嵌入帽内有形状为六方螺母的凹陷部。柱体1b上有一用于使用钉子将孔塞件1固定在模板上的通孔1c。实际上,孔塞件的底板上也可开设固定用孔。孔塞件1底板1a为圆形。底板的形状可以为其它几何形状。嵌入帽3顶部固联有用于防止在混凝土中转动的十字条3b。还可采用防止在混凝土中转动的其它可能的措施,如增加表面粗糙度,增设表面突起等等。孔塞件1、护套2以及嵌入帽3均为塑料材质;护套的小管节2a长度为20mm,内径为10mm,厚度为2mm,大管节2b长度为10mm,内径为23mm,厚度为2mm;孔塞件的底板1a直径为24mm。这里仅给出一个实施例,其尺寸可以有一系列规格,如与Φ4、Φ6、Φ8、Φ10、Φ12mm的螺杆相配合使用的各种规格,护套内通孔的直径略大于螺杆直径,便于螺杆轻松插入即可。
本新型在很大程度上和很多场合下可以取代现有膨胀螺钉,可以说明一种全新的预埋连接构件,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干久平,未经干久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48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