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板用定尺导管插座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64746.9 | 申请日: | 2008-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59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小平 |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21000四川省绵阳***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模板 用定尺 导管 插座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是一种模板用定 尺导管插座。
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中,建筑墙体就地成型施工以及其它类似建 筑施工中,往往需要采用模板进行搭建形成由两侧模板构成的墙体浇 注型腔,为此,必须在两块模板间固定墙体厚度定尺导管。现有的方 法一般是在两块模板上相对应的位置打通孔,然后每块模板后或两面 模板之间站立一人,将定尺导管对准所打通孔,再穿过穿墙螺栓来进 行固定。在固定过程中,由于需要人工扶住定尺导管并对准模板上的 通孔,操作十分麻烦和困难,需要人工很多,耗时耗力。而且,由于 工人需要在两面模板之间操作,故使用的穿墙螺栓长度远远大于固定 模板的需要,不仅浪费材料,还大大增加了旋紧螺母的时间。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由于设计不合 理所带来的两块模板间固定定尺导管操作时所存在的耗时耗力的技术 缺陷,为人们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模板用定尺 导管插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模板用定尺导管插座,由大小两段柱体或空心柱体 构成,小段小于模板上的通孔并与通孔配合,大段大于模板上的通孔, 大段或小段与墙体厚度定尺导管配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柱体或空心柱体的小段设置有螺纹,螺纹与螺 母配合。
上述方案中,所述柱体或空心柱体的小段上套有垫片。
使用时(以定尺导管插座的大段与墙体厚度定尺导管配合为例), 将定尺导管插座的小段从模板的内侧(浇注型腔一侧)插入模板上的 通孔使其固定在模板上;或者再从模板的外侧套上螺母将定尺导管插 座固定在模板上。固定墙体厚度定尺导管时,在定尺导管插座的大段 套上一个墙体厚度定尺导管即可。这样,使得固定墙体厚度定尺导管 的过程是在一面模板上进行,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并可减少穿墙螺 栓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是设计人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出来的科学实用的技术方 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柱体或空心柱体;2.模板;3.通孔;4.墙体厚度定尺 导管;5.螺母;6.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所 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例的模板用定尺导管插座,如图一和图二所示,由大小两段空 心柱体1构成,小段小于模板2上的通孔3并与通孔3配合,大段大 于模板2上的通孔3并与墙体厚度定尺导管4配合;小段设置有螺纹, 螺纹与螺母5配合;小段上套有垫片6。
使用时,将定尺导管插座的小段从模板2的内侧(浇注型腔一侧) 插入模板2上的通孔3上,再从模板的外侧套上螺母5和垫片6,将 定尺导管插座固定在模板上。固定墙体厚度定尺导管4时,在定尺导 管插座的大段套上一个墙体厚度定尺导管4即可。
实施例二
本例的模板用定尺导管插座,除小段上没套有垫片6外,其余同 实施例一。
实施例三
本例的模板用定尺导管插座,除由大小两段柱体1构成外,其余 同实施例一。
实施例四
本例的模板用定尺导管插座,如图三所示,由大小两段空心柱体 1构成,小段小于模板2上的通孔3并与通孔3配合,大段大于模板2 上的通孔3并与墙体厚度定尺导管4配合。
使用时,将定尺导管插座的小段从模板2的内侧插入模板2上的 通孔3使其固定在模板2上。固定墙体厚度定尺导管4时,在定尺导 管插座的大段套上一个墙体厚度定尺导管4即可。
实施例五
本例的模板用定尺导管插座,如图四所示,除小段上套有垫片6 外,其余同实施例四。
实施例六
本例的模板用定尺导管插座,由大小两段空心柱体1构成,小段 小于模板2上的通孔3并与通孔3和墙体厚度定尺导管4配合,小段 长度大于模板2的厚度;大段大于模板2上的通孔3。
其余同实施例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小平,未经杨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47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按键模组
- 下一篇: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