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热防寒手套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62833.0 | 申请日: | 2008-04-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87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璐 |
| 主分类号: | A41D19/015 | 分类号: | A41D19/01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00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热 防寒 手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套,尤其是一种电热防寒手套。
背景技术
现在的手套多种多样,其功能也是多种多样,例如:防滑手套、防割耐磨手套、防水手套、隔热手套等等。针对寒冷的冬季还推出了多种防寒手套,目前的防寒手套多为采用防寒材质制成,如防寒海绵、防寒羊绒、防寒牛皮等材质制成,这些手套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起到了防寒的功效,但在很多时候,其防寒的作用却并不明显,例如:在室外,人们骑自行车或者骑电瓶车的时候,风速都比较大,而人们的双手紧握车把,处于静止状态,被高速的冷风吹过,加快了冷热交换的速度,即使是戴上了现有的防寒手套,也很容易被冷风入侵,冻僵手指;寒冷的冬季由于气温过低,人们长时间不活动在室内也容易被冻伤,例如经常面对电脑工作的人群或长时间呆在房间内休息的人群等等,即使是戴上了现有的防寒手套,也无法阻止低温将手指冻得麻木,不仅影响了工作或休息,而且由于现有普通的防寒手套多是比较厚实的材质制成,其目的是利用这些厚实的材质阻挡冷热交换,较薄的材质不足以阻挡冷热交换,但这样厚实的材质,会影响使用电脑用户敲击键盘的速度和手感,另外,也会影响在房间休息的用户手部活动,如端茶杯或拿报纸等。由此可见现有防寒手套除了在隔绝手指与外界寒冷空气的接触方面具有一定的优点以外,其属于被动保暖并且使用不太方便的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因此现有防寒手套存在缺陷,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现有防寒手套的结构上进行改进,提供一种能主动提升手部温度、保暖作用好和使用更方便的电热防寒手套。
本实用新型的电热防寒手套包括手套内层和手套外层,所述手套内层与手套外层的材质为现有市售的普通防寒手套的材质,所述手套内层和手套外层之间具有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内固定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为现有市售的电热丝,如:现有市售的电热毯里设置的电热丝。所述手套外层上设置有电源开关,所述电源开关设置于手套外层的外壁,所述电源开关可以是单独的一个开关,也可以是恒温开关,还可以是多个开关组合在一起的组合开关,如可以选择采用外接干电池作电源或者外接有线电源作电源的选通开关。所述手套外层上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可接外接电源,可接干电池。所述电热丝一端通过电源开关与电源接口相连通,所述电热丝另一端与电源接口相连通。当戴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热防寒手套,将电源接口与外接电源接通,启动设置于手套外层的外壁上的电源开关,设置于手套内层和手套外层之间的间隙内的电热丝便会因为通电而开始发热,其温度慢慢升高,带动手套的温度也慢慢升高,热能通过手套传递给手套包裹着的手,起到防寒、保暖、防冻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电热防寒手套可以是半指型、全指型、五指型或者连指型。当人们在电脑前工作的时候,可以选择半指型电热防寒手套,以方便打字,敲击键盘。
与前述现有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热防寒手套能通过电热丝发热,其热能包裹双手,持久保暖,是一种保暖效果好的电热防寒手套。
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以下实施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不仅限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内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中电热防寒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电热防寒手套包括手套内层1和手套外层2,所述手套内层1和手套外层2之间具有间隙3,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3内固定设置有电热丝4,所述手套外层2上设置有电源开关5,所述电源开关5设置于手套外层的外壁6,所述手套外层2上设置有电源接口7,所述电热丝4一端通过电源开关5与电源接口7相连通,所述电热丝4另一端与电源接口7相连通。所述电热防寒手套为连指型。当戴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热防寒手套,将电源接口7与外接电源接通,启动设置于手套外层2的外壁6上的电源开关5,设置于手套内层1和手套外层2之间的间隙3内的电热丝4便会因为通电而开始发热,其温度慢慢升高,带动手套的温度也慢慢升高,热能通过手套传递给手套包裹着的手,起到防寒、保暖、防冻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璐,未经王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28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