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62798.2 | 申请日: | 2008-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93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勇;孟德颖;王鹏;黄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39/00 | 分类号: | A61M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道 软管 连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特别是一种与血液成分采集器具连接的可以作为高速离心部件离心软袋与监控部件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在献血事业中,为避免血液的浪费,提倡成分献血。因此,在现代献血技术中,多采用血液成分采集分离的方法,即由献血者采集出的全血分离成不同的成分,把需要的成分取出,然后把剩下的成分血回输给献血者。
目前,已经有将采集的血液通过血液分离机对血液成分进行分离,但配合分离机的一次性器具的采集时间和效果各有不同,通道间的连接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
发明内容
为了满足血液成分采集分离设备中的需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能为血液成分采集分离机的传输设备提供具有多条液体流动通道,且通道间互相独立密闭,采集时间短、采集效果好的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
本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通过以下结构特征实现了上述设计目的,本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上接头、多腔道圆柱体、轴承和下接头构成,上接头和下接头均为圆柱形接头,分别位于多腔道圆柱体(2)的两端,上接头由接头(1)、D型凸台(5)和锥形尾部(6)构成,下接头由接头(4)与D型凸台(7)构成,接头(1)和接头(4)内有均匀分布的圆形通道(10),接头(1)和锥形尾部(6)与多腔道圆柱体(2)密封连结,轴承(3)固定在多腔道圆柱体(2)上,并与下接头保持125mm~140mm的距离;下接头通过接头(4)与多通道圆柱体(2)密封连结。D型凸台与接头为一次性注塑成型或紧配合,多腔道圆柱体(2)上有等距分布的n个通道,上接头、下接头内的通道(10)与多腔道圆柱体(2)上的通道对应贯通,彼此连接为一封闭整体。
为了提供最大的液体流量,本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的多腔道圆柱体(2)上的n个通道可以是等距分布在一个与多腔道圆柱体(2)的同心圆上的五个椭圆形通道;
为了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密封性,本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的多腔道圆柱体(2)为挤塑成型,上接头和下接头与多腔道圆柱体(2)通过镶嵌注塑或电腐蚀方式连结;
上述的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中的轴承(3)是由深沟球轴承(31)、内圈嵌套(32)和嵌套螺母(33)组成,轴承(3)通过嵌套螺母固定在多腔道圆柱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连接装置是由上接头、多腔道圆柱体、轴承和下接头四部分组成一个封闭的整体,通过上、下接头的接口与血液采集器具的监控系统和离心软袋连接。在高速离心过程中,监控系统中的血液及血液成分通过上接头的接口进入到多腔道圆柱体的特定通道中,再通过下接头的接口进入到高速离心的离心软袋中进行分离,分离后得到的血液成分再通过下接头、多腔道圆柱体的其他通道和上接头进入监控系统装置中。血液及血液成分通过如此的循环,在高速离心系统中得到有效的分离和采集。其中锥形尾部与多腔道圆柱体连接,主要是为软管连接装置提供非常大的抗绕曲性和抗拉伸性以及支撑作用,D型凸台主要是对上接头和下接头起到固定和支撑作用。多腔道圆柱体是由多条腔道和支撑体组成,腔道的数量根据实际应用可以进行选择,其均布在支撑体上形状为椭圆形,可以提供最大的液体流量。轴承是实现不同旋转速度下扭转和解扭转动作的主要部件。
具有上述结构的软管连接装置,有着多条相互间独立的封闭通道,在高速旋转的条件下配合血液成分采集器具的监控盒系统和离心部件完成高效分离。该结构的采用可较大程度的简化制造工艺、节约制造成本,为成分血的采集带来更高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接头与D型凸台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多腔道圆柱体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轴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多通道的软管连接装置,由上接头、多腔道圆柱体、轴承、下接头组成,其中上接头由接头1、D型凸台5和锥形尾部6组成,下接头由接头4和D型凸台7组成,上下和下接头都是是注塑成型,材料为热塑性弹性体料,接头1和接头4内均有5个圆形通道接口10,D型凸台与接头是一次型注塑成型;多腔道圆柱体2是由热塑性弹性体料挤塑成型,其内有5个椭圆形腔道21;上接头和下接头与多腔道圆柱体2是通过镶嵌注塑法实现密封贯通连结。轴承3固定在多腔道圆柱体2上,并与下接头保持130mm的距离;轴承3中深沟球轴承31与内圈嵌套32通过网纹面过渡配合,嵌套螺母33将轴承3固定在多腔道圆柱体2上。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南格尔生物医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27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