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道路车辆身份的自动稽查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62509.9 | 申请日: | 2008-03-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72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 发明(设计)人: | 康华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华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17 | 分类号: | G08G1/017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160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道路 车辆 身份 自动 稽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道路车辆身份的自动稽查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道路车辆身份稽查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1、人眼识别:靠执法人员将行驶中的车辆停在路边检查牌照、车辆物理特征和证件。其缺点是效率低,检查面窄,对做假程度高的伪身份车辆难以识别,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智能交通的需求。
2、电子标签识别(RFID):即每辆车安装一个专用的电子标签,其中存有车辆的电子身份信息,用无线射频方式和阅读设备交换信息以达到识别车辆身份的目的。这类方法便于进行自动识别,解决了不停车识别电子身份信息问题。但这类方法存在以下问题:(一)在安全性方面,因RFID存在标签本身的访问安全风险、通讯链路上的安全风险、阅读器内部的安全风险,限制了RFID的识别安全性;(二)因是以射频方式通讯,存在有效识别距离短、稳定性,抗干扰性差、受天气影响大,特别在道路上车辆较多情况下因容易受其它车辆的干扰(如遮挡、电磁干扰等)导致难以识别和易漏判;(三)无源卡阅读器需要配置高大笨重的天线,伪身份车辆见之早已逃之夭夭;有源卡需要电池供电,频繁更换电池不但给车主带来经济负担和麻烦,更多情况下还因标签没电而造成误判,大量应用将会存在问题;(四)无线识别的方向角度有限制,如标签装在车内前档风玻璃上就只能对准车前部识别,装在车后部就只能对准车后部识别;(五)识别车辆是管理部门的事,却需要在车主的车上额外安装一个电子标签,影响车主对车的使用,还需要车主经常维护和防止丢失,车主的积极配合成为实际应用中的一道难题;(六)该标签只能用于车辆识别,不能给车主带来其它附加价值的方便,大量推广有成本高,维修维护成本高的缺点。所以国内应用不多。
3、专用电子设备识别:即每辆车安装一个专用的电子设备,其中存有车辆的电子身份信息,用无线射频方式或红外方式和阅读设备交换信息以达到识别车辆身份的目的。这类方法也能自动识别车辆电子身份信息,解决了不停车的识别问题。但这类方法存在设备标准不统一,设备复杂,成本高,可靠性差等缺点,所以难以大量推广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道路车辆身份的自动稽查系统。
为能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道路车辆身份的自动稽查系统,包括至少一用于获取车辆的物理外观特征图像并由图像处理软件转换提取为车辆外观特征信息,获取拍摄图像地点的地理位置和时间信息并一同将外观特征信息、地理位置信息、时间信息发送至管理服务器的稽查设备单元;及
安装于每辆车辆上获取车辆所处地理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的车载定位设备单元;及
至少一用于存储、查询已登记注册的车辆身份信息,以及将与接收到的稽查设备单元和车载定位设备单元传输的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比对的管理服务器;及
至少一接收并显示管理服务器反馈的比对数据结果的警示设备单元;及
分别安装于稽查设备单元、车载定位设备单元、管理服务器和警示设备单元上,用于稽查设备单元、车载定位设备单元、管理服务器和警示设备单元之间通过通讯网络单元进行数据通讯的网络通讯模块。
稽查设备单元包括计算机、连接于计算机上的成像设备和定位设备,所述网络通讯模块连接于计算机上。
所述稽查设备单元中的成像设备包括但不仅限于摄像机、录像机或照相机;所述的稽查设备单元中的定位设备是GPS或其它能用于该设备中的获取地理位置信息和时间的设备。
所述车载定位设备单元是GPS或其它能用于该设备中的获取地理位置信息和时间的设备。
所述通讯网络单元包括但不仅限于GPRS、CDMA、3G或其它网络通讯设备。所述警示设备单元包括但不仅限于PDA、手机、移动终端、计算机或需要该信息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华武,未经康华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25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金镀铬工艺
- 下一篇:使用预电镀镍钢带制作动力锂电池钢壳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