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电器电源插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2432.5 | 申请日: | 200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367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余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世强 |
主分类号: | H01R13/05 | 分类号: | H01R13/05;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41300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电器 电源 插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插座,具体为一种新型电器电源插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源插头插座其结构一般是插头为平板型,插座内金属接触片也是直平,使用当中因为其结构特点插头与插座内金属接触片接触面积小,接触点电阻大,常常产生大量的热,造成电能的损耗,有数据显示电源插头插座的这种电能损耗达到5%以上。同时,电源插头插座因此产生的热量过大且不能及时散热很容易出现消防隐患,每年都有相关电源插头插座引起火灾的报道。此外,电源插头插座长期发热会造成插头插座变形老化,缩短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增加接触面积,有效降低接触电阻、减少接触面发热的新型电器电源插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电器电源插接装置,由插头1、座体2、背板3、压板4、压簧5组成,插头1的一侧设置有弧型凹槽6,压板4上设置有与弧型凹槽6对应的弧型凸面7,背板3固定在座体2内,压板4通过压簧5与座体2连接设置在座体2内的背板3对面。
所述的背板3、压板4的上端向外倾斜形成内小外宽的导向口8。
在压簧5作用下压板4倾向背板3,压板4与背板3之间的空隙常位小于插头1金属片的厚度。插头1沿背板3、压板4的上端向外倾斜形成内小外宽的导向口8插入到压板4与背板3之间的空隙内,弧型凹槽6与弧型凸面7对应紧密贴合,由于压簧5的压力作用,插头1的平面部分也与压板4、背板3充分接触,大面积的接触降低了三者之间的电阻。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表现在:
1、插头1的弧型凹槽6与压板4的弧型凸面7对应紧密贴合保证了两者的表面充分接触;
2、压簧5与压板4的结构使插头1进入插座以后金属面之间的贴合因为压力而更加紧密;
3、本实用新型的金属插头1、压板4、背板3之间接触面积大,电阻小不易发热。
4、本实用新型电器电源插接装置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
5、本实用新型电器电源插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6、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减低电能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本实用新型分离时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为本实用新型插合时结构示意图。
其中,1——插头、2——座体、3——背板、4——压板、5——压簧、6——弧型凹槽、7——弧型凸面、8——导向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新型电器电源插接装置,由插头1、座体2、背板3、压板4、压簧5组成,插头1的一侧设置有弧型凹槽6,压板4上设置有与弧型凹槽6对应的弧型凸面7,背板3固定在座体2内,压板4通过压簧5与座体2连接设置在座体2内的背板3对面。背板3与压板4采用铆接,压板4存在一定活动距离,装入注塑成型的塑胶座内组成插座,插头1冲压出弧型凹槽6后装入注塑成型的插头壳内组成插头。
所述的背板3、压板4的上端向外倾斜形成内小外宽的导向口8。
在压簧5作用下压板4倾向背板3,压板4与背板3之间的空隙常位小于插头1金属片的厚度。插头1沿背板3、压板4的上端向外倾斜形成内小外宽的导向口8插入到压板4与背板3之间的空隙内,弧型凹槽6与弧型凸面7对应紧密贴合,由于压簧5的压力作用,插头1的平面部分也与压板4、背板3充分接触,大面积的接触降低了三者之间的电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世强,未经余世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24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镜片的冷却控制装置
- 下一篇:可承压超导热管余热回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