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颈部枕位垫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2413.2 | 申请日: | 2008-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80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宁宁;廖灯彬;欧阳朝威;黄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黄幼陵 |
地址: | 61004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颈部 枕位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治疗护理颈椎疾病的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制动的颈部枕位垫。
背景技术
颈部制动是颈椎创伤、颈椎病患者非常重要的一种物理治疗措施,是保证患者安全的一种非常必要的方法。传统的颈部制动装置由气圈和沙袋或盐袋组成,不仅未明显提升患者的安全感,而且也未明显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传统的颈部制动装置由于结构欠合理,使其透气性差,对枕后、耳廓等部位压迫明显,容易让患者产生压疮。不利的影响直接让患者依从性减低,影响了患者的早期康复。
中国专利ZL 02221605.7公开了一种颈部制动器,所述颈部制动器是在垫枕中部设有一放置头部的凹槽,在凹槽的底部中间设有放置枕部的弧形凹陷,在凹槽的两侧各设一耳部空穴。此种颈部制动器虽然对患者枕后凸隆有减压作用,但却对凸隆周围组织增大了压强,而且透气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颈部枕位垫,此种颈部枕位垫不仅能有效制动,而且减压、透气性好,可避免患者产生压疮。
本实用新型所述颈部枕位垫,其主体为垫体,所述垫体上设置有患者头颅安放槽,患者头颅安放槽的槽底和槽侧壁上设置有减压透气槽。患者头颅安放槽的深度h=患者枕后至耳廓的距离,患者头颅安放槽的宽度b=患者头颅矢状面的宽度。
上述颈部枕位垫,其患者头颅安放槽的槽底为平面,槽侧壁为与槽底相切的弧面。
上述颈部枕位垫,其减压透气槽至少为5条;减压透气槽为弧形槽或梯形槽或矩形槽。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垫体上设置有患者头颅安放槽,患者头颅安放槽的槽底和槽侧壁上设置有减压透气槽,因此不仅能有效制动,而且减压、透气性好,可避免患者产生压疮。
2、由于患者头颅安放槽的深度h=患者枕后至耳廓的距离,因此垫体顶面低于耳廓,避免对耳廓的挤压。
3、患者头颅安放槽的形状和构造,保证了使用时能增强患者的舒适感。
4、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颈部枕位垫的一种立体图,描述了颈部枕位垫的一种形状和构造;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颈部枕位垫的另一种形状、构造图;
图5是图4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颈部枕位垫的又一种形状、构造图;
图7是图6的俯视图。
图中,1-垫体、2-患者头颅安放槽、3-减压透气槽、h-患者头颅安放槽的深度、b-患者头颅安放槽的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颈部枕位垫的形状和构造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颈部枕位垫的结构如图1、图2、图3所示,垫体1呈长方体状,由弹性高分子材料制作,垫体1上设置有患者头颅安放槽2,患者头颅安放槽2的槽底和槽侧壁上设置有5条弧形减压透气槽3。所述患者头颅安放槽2为贯穿垫体的通槽,其槽底为平面,槽的两侧壁为与槽底相切的弧面,槽的深度h=患者耳廓至枕后的距离,槽的宽度b=患者头颅矢状面的宽度;由于有不同年龄、不同身材的患者,可根据槽的深度和宽度的设计原则,设计、制作不同槽深和槽宽的系列颈部枕位垫,以适应不同的患者。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颈部枕位垫的结构如图4、图5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患者头颅安放槽2的槽底和槽侧壁上设置的减压透气槽3为7条,且减压透气槽为梯形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颈部枕位垫的结构如图6、图7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是:患者头颅安放槽2的槽底和槽侧壁上设置的减压透气槽3为9条,且减压透气槽为矩形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2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疗器具盘
- 下一篇:活塞循环使用式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