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弱光充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2041.3 | 申请日: | 2008-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64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祥;林信元;吴浩;魏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东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冯忠亮 |
地址: | 610041四川省成都市武侯***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弱光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太阳能电池的充电装置有关。
背景技术:
已有的太阳能电池的充电装置在阴雨季节输出电压小于蓄电池端电压,不但不能向蓄电池充电,反而导致蓄电池微弱放电,加上蓄电池的自放电作用,长时间的阴雨季节很容易使蓄电池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阴雨季节也能向蓄电池补充充电,太阳能转换效率高,蓄电池不易损坏的太阳能弱光充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新型太阳能弱光充电装置,太阳能电池组1的两输出端与电容型蓄能器2和分压电路3的并联电路相联,并联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开关电路4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开关电路4的输出端与电压变换电路5的输入端相连,电压变换电路5的输出端与第二开关电路6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蓄电池7的正端相连,太阳能电池组1的负端,电容型蓄能器2的负端,电压变换电路5的负端和蓄电池7的负端连接公共地线,分压电路3的输出端与微处理器8的A/D输入端连接,第一,二开关电路的控制端分别与微处理器8的两个输出口连接。
第一,二开关电路分别由晶体管Q1、Q3构成,电压变换电路5由集成块34063及其周边电路构成,晶体管Q1的发射极和晶体管Q3的集电极连接并与集成块34063连接,分压电路3由串联电阻R5、R6构成,其一端接晶体管Q1的集电极,另一端接公共地线,晶体管Q1、Q3的基极与微处理器8的输出口连接。
微处理器8为单片机PIC16F873。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提高太阳能光伏系统的转换效率和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当太阳能电池两端电压高于蓄电池的端电压时,单片机使第一开关电路和第二开关电路导通,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直接对蓄电池充电。在阴雨天,单片机检测到太阳能电池输出电压低于蓄电池端电压时,单片机使第一开关电路导通,第二开关电路关闭,太阳电池产生的电能进入储能器,使储能器中的电量不断增加,当储能器中储存的电量经电压变换电路升压后经微处理器计算按一定脉动宽度,对蓄电池补充电,使太阳能电池达到最大转换效率,并避免阴雨天造成蓄电池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木系统是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然后通过蓄能后,用电压变换电路变换成需要的电压配合单片机控制,给蓄电池充电。
电路中,用单片机来完成智能管理。使蓄能,充电都以最佳方式完成。电路框图如图1所示。光伏矩阵就是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电能是通过电容型蓄能器存储:之后,通过开关送到电压变换电路,再通过一开关给蓄电池充电;两开关的开与关的状态则可完成弱光充电的目的。如何完成开关的开与关,则是通过分压电路再经由单片机来计算最佳能量转换,对蓄电池充电。
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太阳能电池组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后,通过C1、C2、C3、C4、C5电容器储能,然后送到Q1集电极,由发射极输出,送到电压变换器(34063)的输入端第6脚,外接一滤波电容。8脚、2脚、1脚外接的R1、L、肖特基二极管D、晶体管Q2、R4构成电压变换电路。此电路为升压电路。R2、R3和5脚相连,构成采样电路。3脚外接一振荡电容CT,控制电压变换的振荡频率,变换完成之后,由晶体管Q1进行扩流并由电容C7滤波加到晶体管Q3的集电极。由发射极输出和蓄电池连接。
上述主要阐述的是电能的流经路线及其变换。其智能控制的过程是经过分压电路R5、R6分压后,送到单片机PIC16F873的RAO端口。经过A/D转换后,计算太阳能转换的电压是多少,通过单片机的相应端口产生PWM脉冲来完成Q1及Q3的开关,达到最大的转换效率。使整个系统完成弱光最大效率的电能转换。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东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西藏东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204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楼寓对讲系统电声传输测试仪
- 下一篇:减阻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