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炭罐控制阀保护滤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61066.1 | 申请日: | 2008-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15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光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120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保护 滤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滤网装置,特别是针对汽车炭罐蒸发排放系统中的控制阀进行进气颗粒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炭罐蒸发排放系统中经常发现,炭罐控制阀经常因为活性炭颗粒的进入引起控制阀卡死,进而导致炭罐控制阀失效,排放系统控制不正常,可能出现怠速抖动,甚至滑行熄火等问题。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炭罐活性炭在长时间的行驶过程中,活性炭变得松散,而炭罐出口又没有过滤保护装置,导致活性炭颗粒被冲洗气流带到炭罐控制阀引起卡死。
由于国内部分整车广对炭罐的控制要求低,国家标准也没有对炭罐活性炭颗粒松散的明确要求,炭罐活性炭的质量参差不齐,所以活性炭松散度是很难控制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避免大尺寸炭粉颗粒损坏阀片,恶化整车蒸发排放,保护炭罐阀阀片的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炭罐控制阀保护滤网装置,包括:中空的壳体,壳体的形状与炭罐控制阀体的进气口形状一致;在壳体的上表面连接有滤网,在滤网下方壳体包围的空间用于供冲洗气流通过。
因为本实用新型在炭罐阀入口处加装一种可拆卸滤网装置,将炭粉颗粒阻挡在炭罐阀外,避免大尺寸炭粉颗粒损坏阀片,恶化整车蒸发排放,保护炭罐阀阀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塑料壳体1,使用不干胶方法与阀体固定,壳体1形状与炭罐控制阀体相配合,可拆卸。滤网2为过滤精度0.05mm,可采用尼龙滤网,采用热工艺粘合在塑料壳体1上表面。滤网2下方,壳体1内侧有十字形的塑料支撑3,用来支撑滤网2,以防止冲洗气流过大时,损坏滤网2,滤网2下方的塑料支撑3,与滤网2距离<1mm。塑料壳体1的形状需要与阀体的进气口形状一致,并能良好配合,具体形状需要根据不同的阀体形状而确定,图1所示的仅为一种实施方式,塑料壳体1可采用PP塑料,ABS树脂等。壳体1周边固定有至少两条不干胶带4,不干胶带4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滤网2口的直径。不干胶带4的长度不宜过短,以免影响安装粘合力,可以参考阀体进口管尺寸,优选的不干胶带4的长度大于4毫米。不干胶带4可采用PP,PE,PVC等可移除型。可以根据排放系统中的炭罐阀诊断功能,在滤网2被颗粒堵塞时,报炭罐控制阀故障,则维修站可以通过更换滤网2装置,或清除滤网2上的颗粒以使系统重新恢复工作。
实施例二:
如图3、4所示,本实施例采用塑料壳体1,使用塑料自身的弹性固定,根据炭罐控制阀的进气入口形状制作一种可拆卸的过滤装置。滤网2为过滤精度0.05mm,粘合在塑料壳体1上表面。滤网2下方,壳体1内侧有十字形的塑料支撑3,用来支撑滤网2,以防止冲洗气流过大时,损坏滤网2。塑料壳体1的形状需要与阀体的进气口形状一致,并能良好配合,具体形状需要根据不同的阀体形状而确定,图3所示的仅为一种实施方式。塑料壳体1下方做成裙口形状,以便可以利用塑料的自身弹性进行安装和拆卸。壳体1为弹性结构,壳体1的纵向剖面呈Z字形,裙口5开口最窄处直径小于炭罐控制阀体的进气口直径。裙口5不能太大,需要根据阀体情况确定。裙口5的长度不宜过长,以免影响安装,可以参考裙口5上方至滤网2的距离,优选的裙口5的长度小于8毫米。塑料壳体1的厚度不能太厚,以免影响原有的阀体与管路的连接,优选的壳体1的厚度小于0.2毫米。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可以采用前述实施例一的材料或结构。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文讨论的实施方式。以上对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旨在于为了描述和说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技术方案。基于本实用新型启示的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也应当被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揭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法,以使得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多种实施方式以及多种替代方式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10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