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登山杖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0559.3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00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15 |
发明(设计)人: | 罗湛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湛华 |
主分类号: | A63B29/08 | 分类号: | A63B2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昌荣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登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登山杖,特别涉及一种收存便利且使用上符合人体工学,可有效降低人体负担的登山杖。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于登山者行动辅助所需的登山杖结构,因其长度皆限定在肩膀以下的高度,无法配合高落差的登山道路行走时的支撑需要,无法延伸较长的支撑距离,更无法增进整体支撑的稳定度,亦无法加大登山者的行动步伐、增进其行走速度,虽结构强度优良、携带方便,但在使用上根本无法减轻登山者的负担更会造成危险。
目前一般常见的登山杖结构,较简单者,有于一体成型的杆(管)体的一端固定位置上设置握把,使用时,仅需以手直接持握于所述握把,即可以所述杆(管)体的另一端支撑于地面,以便于辅助双腿而增进行动能力,此种结构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不易断裂且较耐用,但其由于材质较坚硬而缺乏弹性,致使其于登山者下坡时无法吸收身体的重量,以降低膝盖受伤的机会,且于上坡时无法利用手臂力量以减轻双脚的负荷,形成其应用上的缺失;另于一般行走的手杖产品中,有一种可收合的手杖结构,其是具有复数可相互套合的短管状体,且于各短管状体的间具有旋转松脱或迫紧的机构,当各短管状体于拉伸后旋转迫紧,可保持于较长长度的状态,以便于登山行走的支撑使用,而当各短管状体于旋转松脱后,可相互套合收缩为较短长度,以利于收存,但此种手杖结构其拉伸迫紧的结构强度较差,于使用时容易有松脱的情形,造成登山者产生危险的情形,并不适用于登山道路上行走时的支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登山杖,其具有可折收的结构与极佳的组合强度,可于确保安全的前题下,增进其使用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登山杖,其具有可调位置的握把结构,可因应不同身材的使用者而满足人体工学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登山杖,其整体上具有极佳的具可弯曲特性,使用时可有效降低登山者的双腿负荷。
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其所实行的技术手段包括:一上段,是为一具弹性可弯曲的中空管状体,其一端侧设有第一被结合部,另一端则可结合一刚性外螺纹件;一下段,是为一具弹性可弯曲的长形体,其一端设有一第一结合部,可与所述上段的第一被结合部形成可拆卸的结合;一握把,中央具有轴向贯通的螺孔,可螺套于所述刚性外螺纹件上,以形成一位置可调整的组合结构。
如上述结构,其中所述上段内部设有一具开口容置空间,以供容纳所述下段。
如上述结构,其中所述下段的另一端部设有一第二被结合部,可供一坚硬的下端塞以其对应设置的第二结合部形成可拆卸的结合。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于伸展时的组合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于收合时的组合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收存状态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应用实施例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上段,11.刚性外螺纹件,12.第一被结合部,13.帽盖,131.内螺纹,14.容置空间,2.下段,21.第一结合部,22.第二被结合部,3.握把,31.螺孔,32.圈索,33.定位螺帽,4.下端塞,41.第二结合部,42.防滑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湛华,未经罗湛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05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