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交流真空接触器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60319.3 | 申请日: | 200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20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7-29 |
发明(设计)人: | 朱平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志远真空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 | 分类号: | H01H33/66;H01H33/666;H01H50/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23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交流 真空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永磁交流真空接触器,属于电开关领域,特别是一种永磁交流真空接触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永磁交流真空接触器体积大,使用寿命短,特别是在操作频繁,连续运转的情况下,更换时需要停产,使用不方便,不适合市场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积小、寿命长、无需更换的永磁交流真空接触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永磁交流真空接触器,其结构包括:真空灭弧室、屏蔽罩、波纹管、转换触头、基座、螺栓、杠杆、L型的磁轭、铁心、线圈、衔铁、压力弹簧等部件;基座内设置真空灭弧室,装有接线板的连接板在真空灭弧室的静触头上,接线板与真空灭弧室由连接板固定在基座上,在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上连接有与另一接线板相连的导线,杠杆由轴固定在基座上,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穿过杠杆上的孔,在杠杆的一端连接金属导管,金属导管套在导杆上,压力弹簧套在金属导管和导杆上,调节螺钉顶在导杆上,在基座上设置L型的磁轭,铁心安装在磁轭上,在铁心上套在线圈,衔铁安装在杠杆上,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密封在由圆筒,绝缘套和盖组成的真空腔内,屏蔽罩罩住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点,波纹管连接在屏蔽罩上,轴套套在动触头杆上。
当线圈施加电压,铁心吸动衔铁,衔铁带动杠杆绕轴转动,杠杆的一端推动金属导管,压缩压力弹簧,杠杆释放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借助真空灭弧室的自闭力使静触头和动触头闭合,接通主电路,电流经过接线板、连接板、静触头、动触头、导线、另一接线板,当线圈施加的电压消失或所产生的磁力不够时,铁心释放衔铁,压力弹簧推动金属导管,金属导管推动杠杆的一端绕轴转动,杠杆在绕轴转动时推动真空灭弧室的动触头,使真空灭弧室的静触头和动触头分断,在接通和分断电路过程中产生的电弧是在真空灭弧室中,由于真空具有的特性,电弧瞬间熄灭,不会外泄,安全可靠。
在基座上设有一个转换触头,在杠杆上设有一螺栓,铁心释放衔铁,转换触头的接点闭合,在衔铁带动杠杆绕轴转动时,螺栓将转换触头的接点断开,使省电元件接入控制电路,实现节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在不工作时,动、静触头处于释放状态,如给线圈通电,铁芯将产生磁场,使接触器触头从释放位置向吸合位置快速移动,同时也为动触头的释放储存了能量。触头之间一旦产生电弧,电磁间隙变小,这时永磁力就会剧增,吸合速度加快(吸合时间小于20ms),从而大大减少了触头吸合时的烧蚀,永磁力使触头吸合后保持触头压力力矩恒定,不受电压波动的影响,即便在临介电压下吸合触头也是一次性动作,触头不振颤。接触器触头吸合后,电流控制模块将吸引线圈的电流截止,此时线圈不工作、不耗电,线圈的电流为零,无能耗,线圈不会发热,不会烧毁,此时完全依靠永磁力将触头保持在吸合状态。吸合时储存的电能才会给线圈通以反向电流,使动铁芯与静铁芯之间产生同极性磁场的相斥力,并与释放弹簧共同作用将永磁式交流接触器触头释放,此时释放能量是传统电磁式交流接触器的数倍,释放速度是电磁式交流接触器3-5倍(小于18ms),有效地减少了释放时触头间电弧的燃烧时间。当控制电压高于规定电压值时,既使电压波动也不会影响到动、静触头间的保持力,触头同样不会振颤,完全避免了触头被烧毁的现象。
由于采用了L型磁轭及永磁操动等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体积小、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节能省电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真空灭弧室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杠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转换触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志远真空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志远真空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603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