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高效吸能功能的扭杆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9567.6 | 申请日: | 2008-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279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武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奇谋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42 | 分类号: | B60R22/42;B60R22/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上海市松***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高效 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全带的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高效吸能功能的扭杆。
技术背景
安全带为了提高对乘员的安全保护效果,在卷收器的芯轴里安装了扭杆,通过扭杆的变形作用吸能乘员的冲击力,降低事故对乘员的伤害。如中国专利局于1999.12.15公告的申请号99106998.6发明名称《至少包括两个扭杆来限制安全带缩卷器中力的装置》的发明采用两个扭杆装置来吸收乘员的冲击力;又如中国专利局于2006.11.01公告的申请号200480027950.8发明名称《自锁式安全带卷收器》的发明采用的扭杆吸能。这些发明都达到了对乘员的吸能效果,提高了安全带对乘员的保护保护作用。但是,现在的扭杆必须在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后才能使用,因为这些扭杆无法控制旋转的圈数,一旦不能控制乘员如果超过了一定的距离就会与车的前部相撞导致伤害,反而达不到保护的作用。因此,现在急需一种吸能效果好,制造简单,可以有效控制织带释放距离的用于安全带的扭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吸能效果好,制作简单成本低,可以有效控制织带释放距离的用于安全带的扭杆。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效吸能功能的扭杆,所述扭杆由杆身和杆帽及吸能膨胀管组成。杆身是四部分组成:前段的螺纹部分是杆身螺纹,杆身螺纹后面的膨胀杆,中间部分是光杆,尾部是杆身尾部。光杆的直径大于杆身螺纹,相连之处的膨胀杆呈锥形;杆身与杆帽通过杆身螺纹相连;杆身尾部的形状与安全带芯轴的中空形状相配合;吸能膨胀管套接在杆身的膨胀杆上;当杆身与杆帽通过螺纹相连后,吸能膨胀管被卡在杆帽与光杆之间;两者的螺纹已经旋转到位处于稳定状态。但当汽车发生碰撞后安全带的织带被乘员拉出时,安全带的芯轴带动杆身旋转,杆身也随之与杆帽相对旋转;由于吸能膨胀管被卡在杆帽与光杆之间,所以此时杆身与杆帽之间的相对旋转会对夹在其中的吸能膨胀管产生膨胀压力,膨胀压力将膨胀杆压入吸能膨胀管,使吸能膨胀管被挤压产生变形,吸能膨胀管被膨胀杆挤压直径变大,从而吸收能量。乘员由于一部分冲击能量被吸收,从而提高了乘员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具有高效吸能功能的扭杆中,所述杆身材料的强度大于的吸能膨胀管材料的强度。而吸能膨胀管是由易变形的材料制成,通常是金属材料,如铁、铜等。而膨胀杆的前端的直径与杆身螺纹相同,后端的直径与光杆的直径相同,两端之间是锥形,当吸能膨胀管受到挤压后会产生膨胀变形,在膨胀变形过程中吸能能量。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具有高效吸能功能的扭杆中,为了有效地控制安全带的织带的释放距离,所述吸能膨胀管的前端长度是可以预先规定的,前端长度控制扭杆的旋转圈数。当扭杆进行旋转时,膨胀杆的前端旋进到杆帽里面,同时也使吸能膨胀管被膨胀,但当膨胀杆的前端旋转进入杆帽后,后面锥形部分的直径大于杆帽的螺纹的直径,从而不能进入,这时扭杆的吸能过程结束。因此,设定了膨胀杆的前端的距离就设定了扭杆的旋转圈数,从而设定了安全带的织带的释放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种具有高效吸能功能的扭杆中,所述杆身与杆帽相连后通过铆接方式固定,固定后可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两者之间松动。为了防止螺纹滑丝,有时根据需要,将所述螺纹制成梯形牙形状。一般情况下,所述杆帽固定在安全带卷收器的锁紧部分,所述杆身安装在芯轴中空位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高效吸能功能的扭杆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力值的大小可控:采用本扭杆可以根据要求采用不同的吸能圈材料和形状,从而产生不同的力值,力值的大小可以控制;
2.制作工艺简单:扭杆的制作工艺与螺钉相同,工艺简单可易规模化生产;
3.成本低:与现有扭杆制造成本相比可降低一半以上。
下面通过附图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高效吸能功能的扭杆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高效吸能功能的扭杆的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高效吸能功能的扭杆的一个实施例的工作后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奇谋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奇谋能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95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