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晶器振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9390.X | 申请日: | 2008-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80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方炳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亚新连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14 | 分类号: | B22D11/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学雯 |
地址: | 200040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晶器 振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振设备,进一步涉及一种连铸机结晶器振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性能改进的电动伺服系统驱动的结晶器振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连铸生产中,为了防止结晶器与铸坯粘连并使铸坯沿结晶器内腔向下运动,需要使结晶器产生上下往复运动。现在大多数都采用马达驱动凸轮方式使连铸结晶器产生振动,在这种方式中,结晶器正弦振动的频率及其振幅分别通过调整马达转速以及凸轮的偏心量来预设定。在优化连铸过程时,选择合适的结晶器振动参数以获得振幅与频率的最佳组合是一条重要的方式。众所周知的是,当结晶器按正弦方式振动时,其振动参数不可能任意组合,对此解决的办法是利用一些机械方法,强行使结晶器实现非正弦方式振动。但是这些机械方法都存在振动参数调整不方便,结晶器会产生侧向振动,部件易磨损等问题,最终将影响到铸坯质量的提高。
能在线调整振幅和波形的连铸机结晶器非正弦振动装置,可以改善保护渣对结晶器的润滑作用,减小连铸坯和铜壁之间的磨擦阻力,减小坯壳的拉应力并使拉裂的坯壳得以愈合,减轻铸坯表面的振痕深度使连铸坯的表面质量得以改善,并有助于拉坯速度的提高。
目前能实现上述要求的结晶器非正弦振动装置有两类:一类为液压伺服系统,由液压伺服油缸、液压伺服阀、液压泵站等组成,其不足之处为系统庞大,必须附带一个液压泵站,伺服油缸易漏油,造价高。
另一类就是电动伺服系统,电动伺服系统主要由伺服电机及滚珠丝杠副构成,根据连铸生产工艺需求,结晶器振动装置要能提供频率5次/秒、振程为10毫米的振动,相对电动伺服系统中的伺服电机及滚珠丝杠副的工况就是:200毫秒内正反换向一次、各转一圈。电动伺服机构所产生的推、拉力要除满足克服结晶器振动装置运动时所产生的惯性力外还必须克服结晶器振动装置的重力,通常方坯连铸机的结晶器振动装置的重力约3吨。
结晶器振动装置的受力分析如下:
F(拉力)=F(惯性力)+F(重力)
另外,根椐伺服电机需快速切换转向的工况特点,电机自身的转动惯量有所限制,不能太大,也就对电机的功率有所限制,电机的功率越大,电机白身的转动惯量也就越大,上式中F(拉力)的大小决定了电机功率的大小,要减小F(拉力)就只能将F(重力)平衡掉,使得F(重力)=0,F(拉力)=F(惯性力)。因此,对于用电动伺服系统作为驱动器的结晶器振动装置解决平衡振动装置重力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导致这类结晶器振动装置运行的成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自动平衡振动装置自动的结晶器振动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结晶器振动装置,包括一个承载结晶器的振动台架,驱动振动台架振动的驱动器,所述振动台架与驱动器之间通过一振动臂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臂为中间铰支的杠杆式振动臂,在振动臂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平衡振动装置重力的气弹簧。
所述气弹簧管路连接一供气装置,所述气弹簧与供气装置之间还设置有一调节阀,所述调节阀连接一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连接驱动器。
所述驱动器包括伺服电机,与伺服电机连接的滚珠丝杠,滚珠丝杠通过连杆与振动臂一端铰接。
结晶器振动装置运行时,伺服电机正、反旋转带动滚珠丝杠正、反旋转,带动振动臂上下运动。电机正转时电动伺服机构对结晶器振动台架产生一个拉力,电机反转时电动伺服机构对结晶器振动台架产生一个推力,振动臂上方的气弹簧起着平衡振动台架及结晶器的自重作用。控制模块可以根据结晶器重力的改变,利用伺服电机的正、反转电流的偏差信号通过比例调节阀来自动调节气弹簧的弹力,保持气弹簧的弹力与振动装置重力的平衡。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平衡气弹簧,可以有效的解决平衡振动装置重力的问题,保持气弹簧的弹力与振动装置重力的平衡,以使伺服电机所输出的功率始终为最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晶器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亚新连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亚新连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93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