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回路过冷式平行流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8522.7 | 申请日: | 2008-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86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坤;陈斐;毕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刁文魁 |
地址: | 201108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路 过冷 平行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用的冷凝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用的平行流冷凝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汽车空调用的平行流冷凝器,是由若干平行排列的扁管和垂直于他们端部并与之相通的集流管构成,集流管中设有使制冷剂形成折回流出的隔板。冷凝器冷却是通过风机强制将通过它表面的空气吹走而带走热量,从而实现热交换,风机安装通常是在冷凝器中部位置。现有的汽车空调平行流冷凝器内部制冷剂的流程是单向折回的流向,制冷剂从冷凝器一边流入后,经由安装在冷凝器中部的风机冷却,从冷凝器另一边流出。由于制冷剂温度最高的地方在制冷剂流入冷凝器的冷凝器一侧,而冷凝器空气流量大的区域则在风机被安装的冷凝器的中部位置,因此使得冷凝器空气流量大的区域和冷凝器表面温度分布不对应,造成冷凝器换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回路过冷式的新型结构冷凝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回路过冷式平行流冷凝器,用于汽车空调,包括若干平行排列的冷凝管和设置于该些冷凝管两端并与其垂直相通的两个集流管,每个集流管中设有若干块隔板,该些隔板将所述冷凝管和集流管形成多个分流回路,该制冷剂通过设置于其中一集流管中段的制冷剂进口输入,并通过一制冷剂出口输出,该制冷剂出口也设置于所述具有制冷剂进口的集流管上。
所述双回路过冷式平行流冷凝器还包括与另一集流管连接的贮液干燥器,该贮液干燥器通过连接器与所述另一集流管相通,所述连接器包括设置于所述多个回路外的冷凝管上的制冷剂过流口。
本实用新型平行流冷凝器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回路过冷式平行流冷凝器用于汽车空调时,冷凝器内部制冷剂的高温区和风机最大的流量区对应,提高了冷凝器的热交换能力。冷凝器内部制冷剂先经过干燥贮液器,再流回冷凝器,经过两次冷却,保证了制冷剂具有足够的过冷度。贮液干燥器通过连接器和冷凝器的集流管集成在一起,使空调结构紧凑,空调体积减小。
附图说明
附图1是现有的一种平行流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回路过冷式平行流冷凝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回路过冷式平行流冷凝器的优点给予详细阐述,并给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叙述清楚的需要,此处选择具有有限个隔板的过冷式平行流冷凝器作为范例。
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平行流冷凝器,包括冷凝管11、第一集流管12,和第二集流管13,第一集流管12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23和第二隔板124,第二集流管13内设置有第三隔板133,制冷剂从第一集流管上的制冷剂进口101进入冷凝器,通过第一隔板123、第二隔板124,以及第三隔板133的限定而在冷凝器中形成流动回路,该流动回路的流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并进而通过制冷剂出口102流出冷凝器。该现有的汽车空调平行流冷凝器内部制冷剂的流向是单向折回的流向。
请参阅图2,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回路过冷式平行流冷凝器,包括冷凝管21,第一集流管22和第二集流管23,第一集流管22的空腔内设置有第一隔板223、第二隔板224和第三隔板225,所述第一隔板223和第二隔板224之间的第一集流管22上设置有制冷剂进口201,而所述第三隔板225附件设置有制冷剂出口202。所述第二集流管23的空腔内设置有第四隔板233、第五隔板234和第六隔板235,。
请继续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回路过冷式平行流冷凝器还包括与所述第二集流管23相邻设置的贮液干燥器24,该贮液干燥器24通过连接器25与第二集流管23连接,该连接器25包括靠近第四隔板233设置的第一连接器251,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五隔板234和所述第六隔板235之间的第二连接器252。所述第六隔板附近设置有第三连接器253,该第三连接器253用于将过冷制冷剂从贮液干燥器23中流入冷凝器。
工作时,制冷剂通过制冷剂进口201进入冷凝器,通过第四隔板233和第五隔板234实现两相分流,其流向参见图2中所示的箭头指向,并进而借助第一集流管22中的第一隔板223和第二隔板224折回向第二集流管23,通过第一连接器252和第二连接器252进入贮液干燥器24。制冷剂经贮液干燥器24干燥冷却后,通过第三连接器253被输回至冷凝器,进而可以通过制冷器出口202流出冷凝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852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