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筒回转式分子筛脱湿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8368.3 | 申请日: | 2008-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08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文三郎;鲍观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田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志远 |
地址: | 2011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分子筛 脱湿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筒回转式分子筛脱湿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橡塑辅机行业中,脱湿干燥机中的脱湿源有以下几种方式:蜂巢回转式、一筒间歇式、双筒分子筛切换式。但是对于大风量的处理均有各种缺陷:蜂巢回转式脱湿源,当超过300m3/hr时,(1)制作困难,因为尺寸过大蜂巢就易碎。(2)而且在运输途中也易受损伤。(3)尺寸较大的蜂巢回转式脱湿源更换的费用较高,至少在几千元以上。一筒间歇式,当处理风量超过300m3/hr时,(1)对干燥、再生、冷却的工艺较难控制,再生产生的残余热量对干燥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双筒切换式,当处理风量超过300m3/hr时,(1)处形尺寸就会变得过大,占用空间太多。(2)切换阀门也会变得过大,由于是耐高温阀门,成本相应也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处理量大,结构简单紧凑,拆卸方便,易维修的多筒回转式分子筛脱湿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筒回转式分子筛脱湿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三个以上分子筛筒、上转盘、下转盘、回转轴、上固定盘、下固定盘、干燥进风口、再生进风口、冷却进风口、干燥出风口、再生出风口、冷却出风口,所述的三个以上分子筛筒分别设置在下转盘上,所述的上转盘与下转盘通过回转轴带动回转连接,所述的下固定盘的干燥进风口、再生进风口、冷却进风口分别与上固定盘的干燥出风口、再生出风口、冷却出风口连接相通。
所述的分子筛筒包括四个或五个分子筛筒。
所述的回转轴上下均设有轴承。
所述的回转轴与其底部的带动其进行低速回转的减速电机相连。
所述的上固定盘与上转盘之间为硬面接触,其接触面均设有特氟龙镀层。
所述的下固定盘与下转盘之间为硬面接触,其接触面均设有特氟龙镀层。
所述的上固定盘与下固定盘的固定脚处分别安装有上下弹簧,其外侧设有可调节松紧度使上固定盘与上转盘、下固定盘与下转盘之间密封的压紧装置。
所述的压紧装置为可锁紧固定的多个调节螺栓。
所述的分子筛筒的上面均采用软管连接,下面采用压板固定,压板用蝶形螺栓拧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能处理较大的干燥风量,从300-2400m3/hr。2、由于是多筒安装在同一个圆周上,所以简构紧凑、小巧是其一项重要的优点。3、在结构设计上,无工具就能将分子筛筒拆卸下来,所以维护保养非常方便。4、由于直接以分子筛作为脱湿剂,所以在使用一定时间后更换的费用非常低。5、上下固定盘和上下转盘均采用铸件加工,所以此结构的材料成本非常低。6、在对于风道的密封,均设计有可调节装置,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制作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多筒回转式分子筛脱湿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B-B剖面图;
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采用多筒回转式分子筛形式,该结构由四个分子筛筒6组成,分别安放在同一个下转盘5上,为了保证多个筒安放的平稳性,故在多筒的上方也有一个上转盘8,上下转盘由同一个轴10带动回转,轴的上下均有轴承9,回转轴10由底部的减速电机2带动以较底的速度回转。
脱湿源的工作工艺流程均按干燥、再生、冷却循环来进行,所以,多筒回转式分子筛也是按此工艺进行。干燥、再生、冷却是通过上下固定盘13、4的风道连接来实现,即下固定盘4的干燥进风口17、再生进风口18、冷却进风口19分别与上固定盘13的干燥出风口14、再生出风口16、冷却出风口15相通,中间的各个分子筛筒6在底速回转时,从而实现了同一个分子筛筒6能够先后进行干燥、再生、冷却的工艺工作流程。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由于上固定盘13与上转盘8之间为硬面接触,为防止漏气严重,故对双方接触面采用镀特氟龙处理,降低表面磨擦系数,下固定盘4与下转盘5的接触面也采用镀特氟龙处理。同时为了有效降低漏气情况,特别设计了四个可调节的压紧状置11、12,上下固定盘13、4的固定脚处分别安装有上下弹簧12、3,机器工作时,通过调整四个调节螺栓11的松紧度,以达到上固定盘13与上转盘8、下固定盘4与下转盘5之间的密封要求,调节完成后将调节螺栓14锁紧固定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田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川田机械制造(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83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零件组集的切割方法
- 下一篇:将飞行器的动态结构载荷最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