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泵式干衣机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8083.X | 申请日: | 2008-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20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发明(设计)人: | 徐剑;翁文兵;丁海燕;王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F58/10 | 分类号: | D06F58/10;D06F58/02;D06F58/26;F25B3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宁芝华 |
地址: | 200093***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泵式干衣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衣机,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热泵加热取代电加热的热泵式干衣机,是对干衣机技术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市场上生产和销售的干衣机大部分为排气式滚筒干衣机,属于电加热型,其工作原理是,将室内空气由循环风机吸入滚筒,首先经过发热元件(PTC)的加热,而后干热的空气与潮湿的衣物在滚筒内进行热湿交换,再经过纤维过滤网由风机将湿热的空气排至机外。存在的主要缺点是现有的电热型干衣机高能耗、对室内热湿环境影响大、对于排至室内的湿热空气,其温度一般在30℃左右,不但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热湿污染,而且这部分余热并没有充分利用,造成一定的能量浪费;并且干衣温度较高,缩小了干衣机适用衣料的范围。但是热泵式干衣机国内还没有成熟的产品投入生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电加热型干衣机高能耗、对室内热湿环境影响大、干衣衣料的范围较小等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泵型干衣机,其最大的优点是低能耗、干燥品质高,其次热泵干衣机的干燥温度不会很高,故可扩大干衣机适用衣料的范围;同时热泵式干衣机无需设置排风管,对室内的热湿环境不会造成影响。
一种热泵式干衣机,在壳体内设置烘干箱,其特征在于:壳体内还设置有热泵制冷循环系统,烘干箱与热泵制冷循环系统之间由钢板隔开分为两个腔室,钢板上开有高温干燥空气进风口和高湿度空气出风口,烘干箱有两个金属软管分别与高温干燥空气进风口和高湿度空气出风口连接,形成空气循环系统;热泵制冷循环系统的压缩机经铜管依次与冷凝器、干燥器、节流阀、蒸发器、气液分离器串联连接,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连接有钢板,将冷凝器与蒸发器分为两个腔室,轴流风机位于冷凝器腔室,固接于钢板之上,钢板上开有孔,轴流风机的吸风口和钢板孔重合。
所述的烘干箱为滚筒式结构。
所述的蒸发器底部设置有接水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采用热泵循环制冷系统,高效节能,将烘干箱内的湿热空气经蒸发器、冷凝器热交换后,变成高温干燥的空气直接进入烘干箱,构成一个闭式的循环系统,无需设置排风管,因此大大降低了对室内的热湿污染;热泵制冷循环系统的设计工况确保了干衣温度不会过高,从而避免了由于干衣温度过高而影响衣物的品质,因而扩大了干衣机适用衣料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热泵干衣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压缩机,2.冷凝器,3.干燥器,4.节流阀,5.蒸发器,6.接水盘、7.气液分离器、8.轴流风机、9.滚筒,10.高温干燥空气进风口,11.高湿度空气出风口,12.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但本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相似结构及其相似变化,均应列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热泵式干衣机,如图1所示,烘干箱采用滚筒9,钢板将壳体12内腔室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钢板上开有高温干燥空气进风口10和高湿度空气出风口11,壳体12内腔左侧箱体内置滚筒9,滚筒通过两个金属软管分别与高温干燥空气进风口10和高湿度空气出风口11连接,形成空气循环系统;壳体12内腔右侧由钢板分为上下两部分,冷凝器位于上腔室,蒸发器位于下腔室,压缩机1与轴流风机8固接于钢板之上,钢板上开有孔,轴流风机的吸风口和钢板开孔重合,压缩机1经铜管依次与冷凝器2、干燥器3、节流阀4、蒸发器5、气液分离器7串联连接,形成热泵制冷循环系统。蒸发器5底部设置有接水盘6。
本实用新型循环空气工作流程如下:由于风机抽吸的作用,从滚筒出来的高湿度空气经高湿度空气出风口11进入热泵制冷循环系统结构,高湿度的循环空气首先与蒸发器5内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使得循环空气降温除湿,除去的水分积聚在接水盘6中,由接水盘排至系统外。循环空气经轴流风机8加压后,与从压缩机1排气阀出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在冷凝器2处进行热交换,使得循环空气等湿加热,等湿加热后变为易于与衣料进行热湿交换的高温干燥空气,接着循环空气由高温干燥空气进风口10进入滚筒,再次与衣料进行热湿交换,如此循环反复直至衣料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80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