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7783.7 | 申请日: | 2008-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72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涛;杨俊;魏一凡;张群生;赵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02 | 分类号: | E05F15/02;B60J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泽雄;崔华 |
地址: | 201206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开关 车门 驱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门的自动开启和关闭的驱动系统,尤其 是适于在各种汽车尾门中使用的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使用的汽车自动开关(举升/关闭)车门的驱动系统的形式有以 下两种:
一、齿轮齿扇式自动举升/关闭车门系统
齿轮齿扇式自动举升/关闭车门驱动系统主要是包括:电动齿轮齿扇 驱动机构和与汽车车门(尤其是汽车尾门)连接的分别位于尾门左右两 侧的气压撑杆两部分组成。其中,所述齿轮齿扇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传 动机构、摇臂以及机械撑杆这四部分组成。
二、直导轨式自动举升/关闭车门系统
直导轨式自动举升/关闭车门驱动系统主要是包括:电动直导轨式驱 动机构和与汽车车门(尤其是汽车尾门)连接的分别位于尾门左右两侧 的气压撑杆两部分组成。其中,电动直导轨式驱动机构由电机、滑块、 导轨以及机械撑杆四部分组成。
上述两类举升/关闭车门系统都存在质量重、不美观;体积大,占用 较大车内空间、不容易摆放布置的缺点。而且如果对没有配置自动举升/ 关闭车门的车型加装该系统,则必须对汽车内饰重新设计,因此使用上 也不够方便。
综上所述,实有必要设计一种使用方便的能够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 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与传统 的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相比具有:质量轻、占用空间小、容易布置、 价格便宜、外形美观等优点的液压式自动开关车门驱动系统。而且即使 对没有配置自动开关车门驱动系统的车型加装自动开关驱动系统,也无 需对汽车内饰重新设计,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上面所说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 是这样设计的:
一种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能够驱动车门开启 或关闭的液压式驱动机构,该液压式驱动机构的一端与车门连接,另一 端与车体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还包括一个作为 辅助开启装置的撑杆,该撑杆的一端与车门连接,另一端与车体连接。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液压式驱动机构包括一端连接车门另一端 连接车体的液压撑杆、安装在车体的液压油泵以及连接在所述液压撑杆 和所述液压油泵之间的液压油管。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汽车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撑杆的第 一槽形安装空间。
作为优选实施方式,在汽车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液压撑杆 的第二槽形安装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 型的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质量轻、占用空间小、容易布置、价格便 宜、外观美观。而且如果对没有配置自动开关车门驱动系统的车型加装 该自动驱动系统,也无需对汽车内饰重新设计,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进行详细 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1是一种液压式自动开关车 门系统,其原理是利用液压油泵驱动液压撑杆的伸缩来实现车门的自动 开启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1包括安装在车门任意一侧 液压式驱动机构10和安装在车门另一侧作为辅助开启装置的撑杆12。本 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1并不 排除在车门的两侧同时使用所述液压式驱动机构10。
所述液压式驱动机构10包括:与车门连接的液压撑杆100、固定到 车体的电动液压油泵104以及连接在所述液压撑杆100和所述电动液压 油泵104之间的液压油管102。在汽车的两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容纳所 述撑杆12的第一槽形安装空间(未示出)和容纳所述液压撑杆100的第 二槽形安装空间(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的液压式自动开关车门的驱动系统1的具体工作过程如 下:
首先,液压式驱动机构10的控制模块接收到开启或关闭举升门的信 号,接通电动液压油泵104上的电机电源;
接下来,待电机电源接通后,液压油泵104开始工作,驱使油液在 液压油管102中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77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接器防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无线写卡功能的智能卡和无线写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