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车床的零件光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7698.0 | 申请日: | 2008-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64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季明浩;孙达章;杨克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24B31/02 | 分类号: | B24B3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逸良 |
地址: | 200135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床 零件 整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床的零件光整装置,适用于薄片、薄壁(型)件、细长件、螺纹件、小模数齿轮以及经氮化工艺处理后的表面光饰等中小型零件的表面光整处理,属于车床上的附属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在机械加工中,经每道加工工序后,零件的边角、棱边等边缘部位会产生毛刺、飞边等表观缺陷。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通过钳床,常用油石或金刚细锉刀对工件表平面进行去除毛刺,光整处理。然而这种方式加工周期长,效率低。若被加工零件体积较小,构造复杂,钳床加工显得费时费力。假如被加工数量大、外形复杂、边角多,通过钳床做清除工序则很难达到要求。
市场上有专门用于零件的光整加工的设备——光饰机。但这种加工设备体积大,质量重,不易搬动。加之开动时噪声响,故生产制造部门往往专门腾出地方供其摆放与加工。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开发一种新的工艺方案,既能有效去除毛刺、飞边,又不受被加工零件的自身构造以及加工数量的影响,不另占生产场地,就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用于车床的零件光整装置,包括滚筒和粒状的磨料;滚筒装夹在车床卡盘上并随车床主轴旋转而转动;磨料和被加工零件封闭在滚筒内并随滚筒的转动而一起翻滚,相互滚抛。
本实用新型利用光整原理,即在滚动过程中,在被加工零件与磨料一起翻滚流动,相互滚抛,使被加工零件上的飞边、毛刺在磨料(磨具)的撞击下脱落、剥离,从而达到互相研磨与光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在光整过程中可伴有光亮剂/光饰剂,目的是在光整加工中减少磨料(磨具)的磨损,提高磨削效率。此外还对被加工零件起到保护及润滑作用,增加零件表面的光亮度。整个光整加工过程不破坏零件的原有尺寸、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呈圆柱状,一端开口内伸形成容腔,一端封闭。磨料和被加工零件通过开口端进入滚筒容腔后,滚筒的开口端被顶盖封闭。
为防止光亮剂/光饰剂从滚筒与顶盖之间的缝隙中溢出,滚筒的开口端平面上开设密封环槽,其内安装有密封圈。
滚筒开口端外径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顶盖内径设有内螺纹,两者通过螺纹联结。
本实用新型的滚筒通过法兰盘和车床卡盘相连接。滚筒封闭端的端面上开设多个均布的螺纹孔,螺钉可通过法兰盘通孔与之固定联接。另外,在滚筒封闭端的端面正中可镂空一部分以减轻滚筒的自身重量。
滚筒采用的材料可为普通型铝材、铝合金等轻质工业材料。这样,在加工中减轻操作人员因搬动工件等方面的体力支出,同样也可最大限度地减轻装置自身重量,且便于安装、拆卸。顶盖的圆周面上加工滚花,以增加旋紧或放松时手与顶盖之间的摩擦力。
磨料可以采用塑胶研磨石、棕刚玉、白刚玉、立方氮化硼。其中,塑胶研磨石常用于研磨、精磨或表观光饰。棕刚玉适合用于重磨削,如:碳钢、合金钢。白刚玉适合用于淬火钢、高速钢、薄壁件、齿轮精磨。立方氮化硼适合用于更高精度的珩磨、抛光、光整。
加工时,可对不同表面精度要求选用相应磨料。采用不同类型的磨料(磨具)可进行粗抛,也可中、精抛,或超精抛,可获取不同的表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于车床的零件光整装置,只需车床主轴旋转即可,加工时无需专人看管,实现自动化、无人化作业,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用于车床的零件光整装置,与专门用于零件光整加工的光饰机相比,加工的效果一致,而制作费用与购置一台专用于零件光整加工的光饰机相比,前者约为后者的十分之一,制造成本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用于车床的零件光整装置,可以根据车床和被加工零件大小进行自行设计。用于车床的零件光整装置不另占生产场地,适用在一切型号车床,也可充分利用闲置的车床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床的零件光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床的零件光整装置中的法兰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床的零件光整装置中的滚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床的零件光整装置中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事大学,未经上海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7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