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跨鱼脊连续梁桥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7230.1 | 申请日: | 2008-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65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07 |
发明(设计)人: | 陆元春;候引程;傅梅;施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D2/00 | 分类号: | E01D2/00;E01D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恩田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200125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跨鱼脊 连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桥建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跨鱼脊连续梁桥。
背景技术
目前在桥梁建筑领域,就跨越能力而言,除悬索桥外,当推斜拉桥。但是斜拉索的锚固、索的防护,均花费昂贵,因此混凝土斜拉桥的经济跨度一般在200m以上。对于120~150m范围的桥梁,能够参与竞争的桥梁形式主要是混凝土拱桥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混凝土拱桥具有一些明显的缺陷:如运营时行车舒适性差;施工不方便,一般需要在航道上搭设支架,如采取无支架吊装施工,由于墩台不能承担水平力,会使施工工艺很复杂,同时增加施工难度必然会增加造价;拱圈合拢前自身不能维持平衡,施工风险也较梁式桥大;并且因拱桥重要的受力及传力构件-拱圈和吊杆皆为钢结构,养护繁琐且费用高。
如图1所示为常规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包括墩台1及主梁2。其缺点是贴地式,俗称“爬虫式”,整体视觉重心低,给人一种好像整个桥梁是趴在地上似的感觉,桥下通行能力差,景观效果较差。若按照惯常的思维,简单地将桥梁梁底标高抬高,势必增加引桥长度,增大工程造价,且景观效果改善不显著。
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即不增加成本,又能抬高桥梁梁底标高,改善桥下通行能力,还能改善景观效果的混凝土连续梁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增加成本,能抬高桥梁梁底标高,改善桥下通行能力,又改善景观效果的混凝土连续梁桥。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跨鱼脊连续梁桥,包括多个主梁及墩台,所述主梁上设置桥面层;所述主梁上侧至少设置一鱼脊型立墙,所述鱼脊型立墙设置在所述桥面层中间并与所述主梁同向,所述鱼脊型立墙顶端的位置与所述墩台对应。
较佳地,多个所述鱼脊型立墙沿所述主梁方向依次排列。
较佳地,所述鱼脊型立墙为抛物线形结构或人字型结构。
较佳地,所述鱼脊型立墙上设置有装饰层。
本实用新型的鱼脊连续梁桥,将桥梁主体受力结构放置于桥面以上,降低了主梁的梁高,缩短了引桥的长度,克服了常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缺点,提高了桥下通行能力。同时,鱼脊连续梁桥抛物线形的立墙抬高了桥梁的整体视觉重心,给人一种挺拔、有张力的视觉效果,克服了其“爬虫式”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鱼脊连续梁桥与拱桥相比,运营时的行车舒适性较好,施工较方便,养护费用低。
本实用新型的鱼脊连续梁桥与矮塔斜拉桥相比,不仅在气势上可与其相媲美,且在结构受力、经济性及施工等方面皆有优于矮塔斜拉桥之处:
(1)立墙高度较矮塔斜拉桥小,整体比例协调;
(2)应力幅度小;
(3)刚度较大;
(4)横向抗扭性好;
(5)省掉了矮塔斜拉桥所需的拉索防护费用,造价及养护费用低。
(6)施工方便。
本实用新型将鱼脊设置在桥面中间,还具有行车视野开阔的优点。采用多跨单片鱼脊结构,符合市政桥梁横断面较宽、荷载较小的要求。鱼脊墙体线条简洁、优美,有动感及韵律,并在受力立墙上设置装饰层作为文化载体,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形成多种景观效果。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多跨鱼脊连续梁桥,包括墩台1,及墩台1上多个并列的主梁2,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引桥(图中未示出)。
多个主梁2上设置有桥面层(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主梁2上侧设置有二段鱼脊型立墙3,二个鱼脊型立墙3沿主梁2方向依次排列。鱼脊型立墙3设置在桥面层中间,并与主梁2同向。
本实施例中,鱼脊型立墙3为抛物线形结构,鱼脊型立墙3的顶端31的位置与墩台1对应。
应该理解,本文中对“鱼脊型”的解释并不局限于图2中所示形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鱼脊型立墙还可以为人字型结构或扇面结构,或其他具有中部高、两端低的特点并满足应力要求的结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鱼脊连续梁桥,将桥梁主体受力结构放置于桥面以上,降低了主梁的梁高,缩短了引桥的长度,克服了常规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缺点,改善了桥下通行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7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