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外置式平移门窗的自动开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6334.0 | 申请日: | 2008-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00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发明(设计)人: | 励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励士杰 |
主分类号: | E05F15/20 | 分类号: | E05F15/20;E05F1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东亚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习群 |
地址: | 200011上海市黄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置 平移 门窗 自动开关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开关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外置式平移门窗的自动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开窗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内置式,其缺点是门窗需要采用专用型材,不适用已有的窗户;另一类虽然是外置式,适用于已有的窗户,但它的缺点是机械传动部分采用钢丝绳拉,噪音大,且安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智能化的外置式平移门窗的自动开关装置。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置式平移门窗的自动开关装置,包括机械移动机构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机械移动机构开关门窗,机械移动机构包括罩壳和罩壳盖板,罩壳内设置一微电机、减速机构以及控制电路板,微电机经减速机构后,其转轴上固定一小齿轮,罩壳盖板两侧设有安装螺孔,先将罩壳盖板安装于门或窗的上横梁上,然后将罩壳固定于罩壳盖板上,在被移动的一扇门或窗的顶端横梁上粘结一齿条,齿条长度与该被移动的门或窗的横梁宽度相同,齿条与微电机转轴上的小齿轮啮合。
所述的罩壳内的微电机转轴,从罩壳盖板的穿孔伸出,在门或窗上的上横梁上钻一小孔,微电机转轴从该小孔穿出再在转轴上固定小齿轮,小齿轮的位置对应另一边的被移动门或窗的顶端横梁上的齿条。
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一微处理器CPU、无线接收电路、雨烟传感器芯片、手动控制电路以及电机驱动电路,一遥控器发出开或关信号,无线接收电路接收后由微处理器CPU控制电机驱动电路,驱动电机正、反向转动,实施门、窗开关,雨烟传感器感知室外的雨或室内的烟,自动实施开、关门或窗。
本实用新型的优越功效在于:
1)本实用新型外形美观,移动时无噪音,且安装方便,特别适合安装于各种住宅、宾馆、厂房、办公大楼、体育馆的门或窗上;也适用安装于已有的各类平移门或窗上。
2)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遥控和手动操作相结合,方便用户开启或关闭门或窗。
3)本实用新型设有雨烟传感器,能感知室外的雨或室内的烟,自动实施开、关门或窗,不愧为一款智能化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在图1上横梁上钻小孔的示意图;
图3为在一扇门或窗的顶端横梁上粘结齿条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械移动机构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罩壳; 2-电机;
3-罩壳盖板; 4-安装螺孔;
5-小齿轮; 6-齿条;
7-门窗上横梁; 8-移动窗;
9-上横梁小孔; 10-CPU;
11-无线接收电路; 12-雨烟传感器芯片;
13-手动控制电路; 14-电机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附图所示,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置式平移门窗的自动开关装置,包括机械移动机构和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控制机械移动机构开关门窗,机械移动机构包括罩壳1和罩壳盖板3,罩壳1内设置一微电机2、减速机构以及控制电路板,微电机2经减速机构后,其转轴上固定一小齿轮5,罩壳盖板3两侧设有安装螺孔4,先将罩壳盖板3安装于门或窗的上横梁7上,然后将罩壳1固定于罩壳盖板3上,在被移动的一扇门或窗的顶端横梁7上粘结一齿条6,齿条6长度与该被移动的门或窗的横梁宽度相同,齿条6与微电机2转轴上的小齿轮5啮合。
所述的罩壳1内的微电机2转轴,从罩壳盖板3的穿孔伸出,在门或窗上的上横梁7上钻一小孔9,微电机2转轴从该小孔9穿出再在转轴上固定小齿轮5,小齿轮5的位置对应另一边的被移动门或窗的顶端横梁7上的齿条6。
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一微处理器CPU10、无线接收电路11、雨烟传感器芯片12、手动控制电路13以及电机驱动电路14,一遥控器发出开或关信号,无线接收电路11接收后由微处理器CPU10控制电机驱动电路14,驱动电机2正、反向转动,实施门、窗开关,雨烟传感器12感知室外的雨或室内的烟,自动实施开、关门或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励士杰,未经励士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63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