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壁面声学处理散射体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6152.3 | 申请日: | 2008-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29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发明(设计)人: | 邹四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沛音响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F13/072 | 分类号: | E04F13/072;E04B1/99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干权 |
地址: | 201702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声学 处理 散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响部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一种壁面声学处理散射体。
[背景技术]
在观演类厅堂和声音录制与回放的房间中,室内音质设计是必不可少的,而各种声学处理材料与构造是结合在室内装修中的。室内壁面的吸声可以消除有害的强反射声、避免声聚焦、降低室内混响时间、减小混响声级、提高语言清晰度。在通常的室内装修中,吸声和散射是由不同的壁面来提供的,目前装修所采用的散射壁面通常也缺少吸声性能,尽管使反射声扩散传播,但并没有减小混响声能,所以无法控制混响时间。
大多声音录制与回放的房间如录音室、控制室、视听室、家庭影院等,通常房间尺寸比较小,但对音质的要求非常高。即要求在听音区域内前次反射声的声级要远低于直达声声级,但又需要有一定的短0混响时间,以保证听音者长时间工作的舒适性,避免听觉疲劳。所以不能采用如消声室一样的全吸声设计,而应使壁面的吸声和散射相结合。但在这类小房间中由于壁面面积有限,如果吸声和散射分别由不同壁面来提供,会增加设计的难度,且不利于声音的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就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壁面声学处理散射体,具有散射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壁面声学处理散射体,主要由框体、插板及平面板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内部装有若干片相互平行的插板,每片插板的底端设有与其相垂直的平面板,平面板的另一端连接在框体的侧面板的木条上,相邻的插板及平面板之间形成一“L”形吸音腔体。
上述的插板最前端加工若干个缺口槽,在缺口槽的槽口插入吸声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声波进入散射体形成的空腔内,不同频率的声波将反射向不同的方向,优化了声音的均匀度,同时在不改变产品厚度的情况下,增强了产品的吸声频率,声波在空腔内经多次反射碰撞,与材料发生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达到了良好的声学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新颖、简单,具有散射效果,保证听音者长时间工作的舒适性,避免听觉疲劳,能够有效的控制声音,避免声聚焦,提高语言清晰度;此外,本实用新型制作简单,成本低,性能好,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面图。
参见图1、图2,1为框体,2为插板,3为吸音腔体,4为侧面板,5为平面板,6为宽边木条,7为木条。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2,一种壁面声学处理散射体,主要由框体1、插板2及平面板5组成,框体内部装有2N-1(N≥2)片相互平行的插板2,每片插板的底端处加工若干个小槽,小槽用来安装平面板5,平面板5与插板2相垂直,平面板5的另一端连接在框体的侧面板的木条7上,相邻的插板及平面板之间形成一“L”形吸音腔体3。框体1可以是任何硬质的具有反射效果的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工艺:
1.先将中间N块插板插入框体1内部的上下边框上;
2.两侧内壁各附有N-1(N≥2)木条与侧面边框通过胶水粘贴,再用胶水将两侧边框与上下边框形成一体;
3.除中间一块插板直接与后面板相接触,左右两边的插板分别侧面相对应的位置上的木条通过胶水与平面板相连接,木条在这里的作用是增加吸附面积,使得吸附性更稳定,仅最外层的宽边木条是为了形成一个腔体;
4.最后通过胶水将后面板封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沛音响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未经恩沛音响设备(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61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