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楼逃生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55939.8 | 申请日: | 2008-03-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18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31 |
| 发明(设计)人: | 林炳圣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炳圣 |
| 主分类号: | A62B1/02 | 分类号: | A62B1/02;A62B1/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433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楼 逃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楼逃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快速逃生的高楼缓降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城市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楼大厦四处林立,不少住房、办公室、商店、餐厅以及娱乐场所均设置于高楼大厦之中。虽然高楼建筑物中均设置有消防器材(如消火栓、灭火器等),但有时却会由于发现火情不及时等原因,导致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火势,同时一旦出现地震、爆炸等突发性灾难时,被困人员只能通过设置在高楼某一固定位置的诸如软梯、缓降器等逃生装置进行逃生;若通向逃生装置固定点的通路不畅,被困人员将无法使用逃生装置,以至于要么被大火吞没,要么冒险跳楼而摔伤或死亡;即使到达了逃生装置固定点,也常常会因为,惊慌失措或者体力不支(老人、病人、小孩)等不能手握扶梯下行;使用缓降器则存在着无法控制下降速度的缺点,并且无法及时排除在下降过程中出现的卡住或偏离下降点等故障,给逃生者又带来了新的安全隐患,其结果是导致严重的公共性灾难。因此,如何解决在火灾发生时快速疏散高楼受围群众,减少伤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在现实生活中,高层楼房一旦发生火灾,电梯停止运行,作为安全通道的普通楼梯往往会被烟火封锁,消防队的专业云梯高度很难得心应手地对困于高楼上的人群进行救助,如果遇难高楼配备简便有效的应急逃生器材,死亡人数就能大大减少。
出现火灾、地震、爆炸等突发性灾难时的预防急救,如何快速疏散受困人群减少伤亡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课题。针对现有缓降器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和实际使用时的局限性,有必要研制一种能够放心自救、轻松使用、确保安全、有利无害的高楼逃生器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楼逃生装置,特别是提供一种可快速逃生的高楼缓降逃生装置。解决了高楼人群在灾难性事故中快速逃生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为不锈钢制成的箱柜形状,包括箱体、救生袋、前门和后门,后门两侧中上部通过两根铁链与箱体连接,后门下沿设置回转枢纽并可打开呈水平状态,后门中央开有方形孔,救生袋一端固定于箱体,另一端从后门的方形孔自由坠落,救生袋中有一根和救生袋相同长度的绳索,绳索一端固定于后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高楼逃生装置可安装于楼顶、平台、窗台或者阳台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救生袋采用三层织物制成,外层为阻燃抗热辐射的碳纤维织物;中间层为棉花状碳纤维填充物和软钢丝,软钢丝起到骨架支撑作用;里层为弹性织物。既可有效阻止火灾现场的热辐射,又能以软性摩擦的方式下滑至地面,最大限度地减少下滑过程中的皮肤损伤。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救生袋为圆筒形,内腔直径为50~60cm,总长度为楼高减1m。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救生袋原始状态为折叠放置于箱体中,救生袋固定端采用若干根软不锈钢钢丝绳与箱体相连。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后门上的方形孔周围焊接有三面围栏,还可以再围上布幔,阻断视觉引起的恐惧心理。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后门上的方形孔有一活动门。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其中,所述的高楼逃生装置可以在箱体或者后门上设置若干使用干电池的照明指示灯,以确保在最恶劣条件下的有效使用。
如上所述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其中,所述高楼逃生装置适合各种高度的楼房。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是一种在紧急状态下可快速逃生的高楼缓降逃生装置。当出现火灾、地震和爆炸等灾难性事故时,大楼的逃生人员可以打开本实用新型一种高楼逃生装置的前门,进入后解开固定后门的缆绳放下后门,后门就会呈水平状,变成一个小平台,打开后门中央的活动门,可见一方形孔洞,将叠放整齐的救生袋末端抛入孔洞内,利用地心引力泻向地面,逃生准备工作即告完成。此时,逃生人员依次进入救生袋中,手握袋内绳索下滑至地面,离开危险区。在下滑过程中,利用救生袋壁的弹性,将手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和/或脚掌支撑救生袋壁随意调整下滑速度,得以快速、安全到达地面。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楼逃生装置尤其适用于现代化大厦迷宫般的楼内环境,提供了一条直接、快速和安全的逃生途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炳圣,未经林炳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59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电流变化率检测短路故障的方法
- 下一篇:卤代苯腈酯系列化合物合成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