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垂直绿化浇灌及蓄水构件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55314.1 | 申请日: | 2008-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75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24 |
| 发明(设计)人: | 顾俊青;高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绿世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G25/00 | 分类号: | A01G25/00;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缪利明 |
| 地址: | 200011上海市黄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垂直绿化 浇灌 蓄水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面绿化,具体为一种垂直绿化构件。
背景技术
城市绿化和美化环境,尤其是在城市中,建筑密度高,仅在地面上种植绿化,其占地大,空间利用率小,效果往往不尽人如意。
而大多数垂直绿化构件或模块在较大面积和高度的安装时,很难做到合理浇灌,并同时能节约用水和蓄水。当安装高度较大时,几乎所有的构件都需要安装很多的浇灌用水管,以达到每个容器能够尽可能平均供水,如专利申请号为91107328.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设计。如果减少浇灌水管,则会导致上下模块浇水不均匀,当下方模块得到充足水分时,上方含有已经太多,导致上下模块浇水不均匀,当下方模块得到充足水分时,上方含水已经太多,导致水资源浪费,另外,当天然雨水充足时,多数现有构件多余雨水蓄积起来,并缓慢利用,从而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其次,如果高度较大而且浇水水管在上方,对下方的模块来说,水压会比较大,难以实现合理浇灌,甚至无法浇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垂直绿化构件,在安装大面积和较大高度的垂直绿化情况下,能够实现合理浇灌。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节能型垂直绿化浇灌及蓄水构件,包括一个盒体,所述盒体包含有多条从上到下并排的蓄水槽,盒体顶部的一端设有进水口,所述盒体还包括一个走水槽,所述走水槽一端与所述进水孔连通,第一级蓄水槽对应所述进水口的一端设有溢水口,对应上一级蓄水槽的下一级蓄水槽则在另一端设有溢水口,最后一级蓄水槽在其溢水口的下方设有出水口。
所述走水槽的另一端设有落水口,所述落水口与第一级蓄水槽相通。
每条所述蓄水槽的的后上方还设有减压空间。
所述盒体两侧还具有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包括:贯穿所述盒体的螺丝孔、位于盒体背面的悬挂槽。
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的位置相对应,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处在同一条垂线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仅使用一根给水管,即可进行基本均匀地灌溉,节约用水,占地面积小,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对城市绿化有积极的作用,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未连结横分隔板和竖分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蓄水槽和减压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节能型垂直绿化浇灌及蓄水构件,适用于室内,室外的大小面积、墙面、立壁、栏杆绿化。下面结合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为一盒体1,盒体1顶部的一端设有进水口11,由进水口11接入给水管,注入水或者营养液等液体,盒体1的顶部还设有走水槽3,其一端连通该进水口11,该盒体1还含有多条蓄水槽2,蓄水槽2以从上到下的顺序并排,其中,第一级蓄水槽2对应进水口11的一端设有溢水口22。为实现自动向下给水,上一级蓄水槽2的一端设有溢水口22,而对应上一级蓄水槽2的下一级蓄水槽2的另一端设有溢水口22,溢水口22的高度与蓄水槽2的高度平齐,如此即可实现上一级蓄水槽2内的水蓄到超过溢水口22高度时,便自动地向下一级蓄水槽2给水,即呈重复的“S”型走水。盒体1底部设有出水口12,该出水口12设置在位于盒体1的最后一级蓄水槽2的溢水口22的下方,当出水口12有水流出,则表明本实用新型的所有蓄水槽2内已经蓄满水。
走水槽3另一端则设有落水口32,该落水口32与第一级蓄水槽2相通,走水槽3还开设有多个浇水孔31,由进水口11注入的一小部分水通过该浇水孔31进行浇灌,大部分水则从落水口32流入第一级蓄水槽2中。
这里所指的上一级蓄水槽2和下一级蓄水槽2,并非指确切的某一条蓄水槽2,而是表示在任意上下相邻的两条蓄水槽2中,一条相对在上的为上一级蓄水槽2,而另一条相对在下的为下一级蓄水槽2。而第一级蓄水槽2为在走水槽3下方的第一条蓄水槽2,即构件中处在最上方的蓄水槽2;最后一级蓄水槽2为位于盒体1底部的蓄水槽2,即构件中处在最下方的蓄水槽2。
如图2所示,蓄水槽2为一个封闭空间,其后上方为减压空间4,水通过溢水口2落下,由于在溢水口2的上方(即减压空间4)有空气,故此处落下的水为重力水,而非压力水,因此下方蓄水槽2中的水压没有因高度差而增加,从而实现减压。
请再参看图1、图3,蓄水槽2的前部设有多个进水孔21,进水孔21下方设有水槽导水管23,该水槽导水管23内填充导水材料,用于从蓄水槽2内吸取水分,向栽培空间7内的栽培介质给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绿世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绿世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53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