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埋式电缆分接装置电缆终端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5261.3 | 申请日: | 2008-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72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光;殷华新;杨金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华电器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04 | 分类号: | H02G1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郑明辉 |
地址: | 201812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装置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终端的密封技术,用于电力系统中地埋式电缆分接装置或地埋式变压器与电缆连接的电缆终端密封。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12kV电缆分支箱或变压器与电缆的连接大量采用可分离式电缆终端,这种电缆终端采用硅橡胶绝缘,参见图1,其包括安装于设备上的绝缘套管1、连接电缆的电缆接头2,绝缘套管1包括基座、套管本体13、导电杆14和专用螺栓15,基座由上基座12和下基座11组成,下基座11连接于设备上,套管本体13置于上基座12上,套管本体13内装有导电杆14和螺栓15;电缆接头2包括电缆接头本体21、绝缘帽22和电缆压接头23,电缆接头本体21上装有绝缘帽22,电缆接头本体21一侧连接电缆24,电缆压接头23连接于电缆24端头,电缆压接头23深入至电缆接头本体21内,电缆接头本体21内开有孔道与套管本体13及上基座12相配合。将电缆接头2套入绝缘套管1,利用螺栓15将电缆压接头23与绝缘套管1的导电杆14可靠连接,较好地解决了电力设备的绝缘问题和载流问题。随着城市电网建设的发展,为了满足城市电缆入地工程的要求以达到环境美观、协调的效果,需要将这些电力设备埋入地下。而这些设备在地面下潮湿环境中长期可靠、安全运行的技术难点之一就是设备与电缆连接处的密封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埋式电缆分接装置电缆终端,该电缆终端可保证地埋式电缆分接装置或地埋式变压器与电缆在地面下潮湿环境中可靠连接,安全运行。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地埋式电缆分接装置电缆终端,包括绝缘套管和电缆接头,绝缘套管包括基座、套管本体、导电杆和螺栓,基座由上基座和下基座组成,下基座连接于设备上,套管本体置于上基座上,套管本体内装有导电杆和螺栓;电缆接头包括电缆接头本体、绝缘帽和电缆压接头,电缆接头本体上装有绝缘帽,电缆压接头深入至电缆接头本体内,电缆接头本体内开有孔道与套管本体及上基座相配合;在绝缘套管上基座的外圈开有防水槽,在电缆接头本体内孔的相应位置有一凸筋,防水槽与凸筋相配合。
所述的凸筋材质为硅橡胶。
所述电缆接头的绝缘帽与电缆接头本体间的接触面加长。
本实用新型采用在绝缘套管上基座上开有防水槽和在电缆接头内孔增加凸筋与之相配合,来增加防水界面的长度和压力;并通过将绝缘帽与电缆接头本体间的接触面加长,来提高防水性能。这样通过多重密封技术后,本实用新型的地埋式电缆分接装置电缆终端能满足地埋式电力设备和电缆在地面下可靠、安全运行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电缆分接装置电缆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地埋式电缆分接装置电缆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缘套管,2电缆接头,11下基座,12上基座,13套管本体,14导电杆,15螺栓,16防水槽,21电缆接头本体,22绝缘帽,23电缆压接头,24电缆,25凸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2,一种地埋式电缆分接装置电缆终端,包括绝缘套管1和电缆接头2。绝缘套管1包括基座、套管本体13、导电杆14和专用螺栓15,基座由上基座12和下基座11组成,下基座11连接于设备上,如地埋式电缆分接箱或地埋式变压器,套管本体13置于上基座12上,套管本体13内装有导电杆14和螺栓15。电缆接头2包括电缆接头本体21、绝缘帽22和电缆压接头23,电缆接头本体21上装有绝缘帽22,电缆压接头23深入至电缆接头本体21内,电缆接头本体21内开有孔道与套管本体13及上基座12相配合;在绝缘套管1上基座12的外圈开有防水槽16,在电缆接头本体21内孔的相应位置增加一凸筋25,防水槽16与凸筋25相配合,所述的凸筋25材质为硅橡胶,这样可增加电缆终端防水界面的长度和压力。同时,将电缆接头2的绝缘帽22与电缆接头本体21间的接触面加长,以提高防水性能。
本实用新型采用这二重密封技术后,将连接好的本实用新型电缆终端在水深3m下保持72小时试验后,其绝缘性能符合国家标准和电力部门的相关要求,能满足地埋式电力设备和电缆在地面下可靠、安全运行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华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华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52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对M1受体具有活性的化合物及其在医药中的用途
- 下一篇:集成墙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