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门窗开窗器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5058.6 | 申请日: | 200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63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11 |
发明(设计)人: | 林德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德荣 |
主分类号: | E05F15/20 | 分类号: | E05F15/20;E05F15/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 成 |
地址: | 200011上海市黄***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门窗 开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推拉门窗的门窗开窗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各种住房、宾馆及工作场所的智能门窗开窗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推拉门窗的开窗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内置型,它的机构是内置在型腔里,它的缺点是:现有的门窗必须更换成专用的型材,造成材料浪费,不能适用于现有推拉门窗的安装;第二类是外置型,它的结构是用钢丝拉动,缺点是:安装复杂、柔性传动不可靠,门窗关闭后锁紧力不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简单、适合现有推拉门窗安装的智能门窗开窗器,该智能门窗开窗器安装在现有推拉门窗上具有传动可靠、能将门窗关紧从而保持门窗水密性及气密性的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一种智能门窗开窗器,由机械驱动装置和智能控制装置组成,所述机械驱动装置包括安装在推拉门窗固定框一边框上的电动机和与电动机传动连接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推拉门窗开启扇一边框上的齿条,该齿条与变速箱的输出齿轮啮合。
所述变速箱由齿轮箱体,通过轴承支撑安装在齿轮箱体内的相互啮合的齿轮组和蜗轮构成,所述输出齿轮连接在齿轮组的输出轴上并位于齿轮箱体外,所述电动机的转轴上套有与蜗轮啮合的蜗杆。
所述电动机和变速箱安装在推拉门窗固定框的上边框上,所述齿条安装在推拉门窗开启扇的上边框上。
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包括中央控制器MCU、电流检测电路、风雨烟传感器、无线遥控与手动电路和电动机驱动电路;所述电流检测电路、风雨烟传感器和无线遥控与手动电路的各输出端分别与中央控制器MCU的输入端相连接,中央控制器MCU的输出端和电动机驱动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接。
所述中央控制器MCU的引脚P1.0至P1.7及P2.0、P2.1与无线遥控与手动电路相连接,引脚P3.0、P3.1及P3.2与风雨烟传感器相连接,引脚P6.0的一路分别通过复位按钮RESET1和电容C1与电源VOC相连接,另一路通过电阻R接地,引脚P2.2、P2.3与电动机驱动电路相连接,引脚P4.0、P5.0与晶震Q串接后,再分别与两电容C2、C3并接后接地,引脚P2.6、P2.7与电流检测电路相连接。
所述中央控制器MCU引脚P2.6与电流检测电路中的电流控制信号端和电阻R7均相连接,电阻R7再连接电源VCC,引脚P2.7与电流检测电路中的运算放大器IC1A的引脚2和电阻R5均相连接,电阻R5再连接电源VCC;
所述电流检测电路中,运算放大器IC1A引脚5一路经电阻R3与运算放大器IC1的引脚2相连接,另一路经电阻R4接地,引脚4接取样电压,引脚12接地,引脚14的一路经复位端RESET2接地,另一路通过电阻R6与电源VCC相连接;运算放大器IC1引脚3与电源VCC相连接,引脚5一路与电源VCC1相连接,另一路与电阻R1相连接,引脚4和电阻R1均经电阻R2接地,引脚12接地。
所述中央控制器MCU引脚P3.0与风雨烟传感器中的雨传感器信号端和电阻R8均相连接,电阻R8再连接电源VCC;中央控制器MCU引脚P3.1与风雨烟传感器中的风传感器信号端和电阻9均相连接,电阻R9再连接电源VCC;中央控制器MCU引脚P3.2与风雨烟传感器中的烟传感器信号端和电阻R10均相连接,电阻R10再连接电源VCC。
所述无线遥控与手动电路由无线接收电路和手动按钮开关电路组成,其中:
无线接收电路的无线接收IC模块的引脚1接地,引脚2通过电阻R12与接收头IC2模块的引脚1相连接,引脚13,14分别通过电容C6、C4接地,引脚15经电阻R11和电容C5并接后接地,引脚16经电容C7接地;接收头IC2模块的引脚2接地,引脚3与电源VCC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德荣,未经林德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50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网络信号离散的干扰信号扫频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