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喷枪移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5018.1 | 申请日: | 2008-0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4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才;张平;董杰;翟春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7/06 | 分类号: | C21D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锡麟;王桂忠 |
地址: | 20024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枪 移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技术领域的的装置,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对轴类工件进行表面形变强化处理的喷枪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喷丸处理可以增加工件的疲劳寿命和疲劳强度,清理机械零件的表面卫生,提高工件表面油漆、镀锌工艺质量等;在喷丸处理后,工件特别是轻合金试验样品表面状态的均匀性是衡量喷丸效果的重要指标,直接关系着喷丸处理后的疲劳寿命和疲劳强度,而喷枪移动装置是影响喷丸均匀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冶金行业用于安装或夹持喷枪的装置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固定式,一种是悬臂式。这些装置在对轴类工件特别是体积较小的轻合金试验样品进行喷丸处理时,还存在以下问题:喷枪移动装置以及喷枪的活动范围过大,效率低,经喷丸处理后工件特别是体积较小的轻合金试验样品表面状态的均匀性不高,且不便于对较小的工件进行喷丸处理;喷枪的移动速度不可变,不便于得到最佳喷丸强度;枪架和喷枪外壳使用金属材料致使喷丸处理中引入的金属杂质会降低处理后有色金属工件的腐蚀性能。
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200520114816.3,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2863267Y,该专利提供了一种高架龙门式喷枪移动装置,包括主要有龙门式衍架或箱式立柱和横梁构成的高架平台,高架平台上设有可以水平移动的小车,小车上固定安装有若干支架,且支架带有竖向导轨以及与竖向导轨移动该装置的喷枪夹持器,喷枪夹持器设有驱动其升降移动的升降电机,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结构复杂,喷枪不能水平往复移动,移动速度也是不可调的,所以无法保证较小的工件特别是轻合金试验样品喷丸效果的均匀性;另外上面提到的装置中的枪架都是金属材料,会对喷丸后有色金属工件的表面造成污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喷枪移动装置,以此来提高处理后轴类工件表面状态的均匀性,便于待处理工件得到最佳喷丸强度,同时防止铁屑等杂质污染工件。
本实用新型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机体、三角导轨、行程限位开关、横移车、连接系统、移动电机、调频器和枪架,连接关系为:箱式机体顶部设有两排平行对称分布的三角导轨,三角导轨两端各放置一个行程限位开关,三角导轨上面有可以水平移动的横移车,横移车通过连接系统与移动电机相连,移动电机连接一个调频器,枪架垂直固定在横移车中部。
所述行程限位开关连接移动电机的电源电路或控制电路,触发后关闭移动电机。
所述横移车包括光杠、轴承、滚轮,连接关系为:轴承垂直安装在光杠的中心,光杠的两端各固定一个滚轮,横移车通过滚轮支撑在三角导轨上。
所述连接系统包括丝杆、套管夹头和平头定位螺钉,连接关系为:丝杆的一端通过套管夹头和平头定位螺钉水平固定在移动电机上,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横移车交叉连接起来。
所述套管夹头,其前端和后端各设置三个螺孔,六个平头定位螺钉通过六个螺孔把丝杆的一端固定在移动电机上。
所述调频器的调频范围为:0Hz-60Hz。
所述枪架包括固定杆、可动杆、内六角圆柱头螺钉、枢轴连接器和枢轴连接杆。连接关系为:固定杆的一端通过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垂直固定在横移车下部,另一端由一个枢轴连接杆和两个枢轴连接器连接在可动杆上,喷枪通过一个枢轴连接杆、一个枢轴连接器和一个内六角圆柱头螺钉固定在可动杆的下端。
所述可动杆可根据工件转动装置的位置而通过调节枢轴连接器和枢轴连接杆变更喷枪和工件之间的距离。
所述枪架与喷枪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变动范围为:0°-90°。
本实用新型与工件转动装置配合工作时,首先把喷枪移到距工件合理的位置,调整喷枪轴线与工件之间的夹角,然后开动移动电机,在移动电机带动下,固定在枪架上的喷枪可随横移车沿着三角导轨水平匀速移动,移动到一端尽头触发行程限位开关后移动电机会自动关闭,重启移动电机后横移车又会沿着三角导轨向另一端水平匀速移动,并且移动速度视工件喷丸效果可变频调节,如此反复可使轴类工件特别是轻合金试验样品的各个部分受喷均匀;另外,枪架和喷枪外壳使用尼龙材料,这样能有效防止铁屑等杂质对工件特别是有色金属工件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50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