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港口供电系统用无功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4633.0 | 申请日: | 2008-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37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许宏纲;唐慧;梅新润;徐良钧;关成杰;黄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18 | 分类号: | H02J3/18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学雯 |
地址: | 200438上海市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港口 供电系统 无功 补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传输技术领域,具体的来说涉及一种供电系统用无功补偿装置。
背景技术
我们发现港口的用电设备大多是大容量的强冲击性的负荷,工作电流变化幅度与变化频度都很大,这些设备由于受到购置时技术水平的限制,无现代先进的电子设施,这些设备运作时产生了无功损耗,而且这些无功损耗是随着设备的使用随时地、频繁地、大幅度地变化,从而使港区整个供电系统功率因数大幅度波动,造成经济损失并无法满足国家电业的有关要求。
中国专利授权公告的CN2033554,名称为一种无功功率补偿装置的专利,由电容器、继电器、电力定时控制器、接触器、转换开关及外壳组成,这种无功补偿装置十分简陋,不能很好的对电路进行及时补偿,而且补偿方式需要手动,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供电系统无功补偿的缺陷,提供一种港口供电系统用无功补偿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港口供电系统用无功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HVC和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TSC,所述高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HVC和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TSC并列接入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电路中,所述高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HVC和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TSC中的真空接触器和可控硅阀组连接有一控制HVC和TSC叠加补偿量的控制系统。
所述HVC为1组,所述TSC为3组,所述每组HVC的无功补偿容量为1000Kvar,所述3组TSC的无功补偿容量分别为300、600、1200Kvar。
所述控制系统具有一智能调节无功补偿容量的控制微机和与所述的控制微机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的电压互感器PT,所述的PT用以检测二次侧的电压。
工作时,控制系统由微机实时监测、智能调节。当控制微机检测到PT二次侧电压超过控制微机设定的电压下限并且检测到的无功电流值超过投入门限值时,自动判断出需投电容器组的级数,控制微机根据本级数对应的电容投切方式对指定的电容器组发出投切信号,通过真空接触器或可控硅阀组将对应的电容器组投入或切除运行。以上工作状态完全自动运行,实现实时跟踪动态补偿。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自动投切;快速响应;自动化程度高,在外部故障或停电时自动退出,送电后自动恢复运行;TSC采用实现电流过零投切,可靠性高且控制简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看图1,在降压站内6KV两段母线上分别配备一套无功补偿装置。每套装置的无功补偿量为3100KVar。该无功补偿装置采用高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1(以下简称HVC)和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2(以下简称TSC)相结合的方案,HVC和TSC并列接入供电系统的无功补偿电路中,
高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1HVC采用真空接触器3投切电容器组,主要用来补偿系统较稳定的无功变化不频繁的基本负荷;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2TSC采用可控硅阀组4投切,其优点为无触点和动态响应速度快,当负荷变化比较快时,由TSC快速反应,根据负荷的变化实时跟踪补偿,用于补偿强冲击性,变化幅度、频度大的感性无功负荷。在对负荷补偿的整个过程中,HVC和TSC互相配合,组合投切,保证了补偿精度,可实现动态跟踪补偿。
成套高压HVC+TSC动态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容量分配表:
本实用新型采用HVC高压自动无功补偿装置1和TSC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2互相配合,根据负荷变化组合投切,可实现13级投切,具体容量包括:300、600、900、1000、1200、1500、1800、1900、2100、2200、2500、2800、3100Kva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46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