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换热管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4195.8 | 申请日: | 2008-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935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19 |
发明(设计)人: | 罗顺春;刘占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1/00 | 分类号: | F28F1/00;F28F13/02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205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交换、传热器件或设备领域,涉及一种高效换热管,用于工业用热交换器特别是空气冷却器或水冷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方面普通换热管内侧在传热过程中,普遍存在传热介质内部温度场不均匀和管壁层流边界层较厚现象,从而影响其换热效果。同时,对于内部传热介质为制冷剂的系统而言,管内较大的内部流动空间需要较多的制冷剂充注量,从而影响能效的提升和对环境保护不利。另一方面,其它扰流元件存在流动阻力大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高效换热管,可有效地减薄边界层厚度,同时通过扰动使管内流体传热温度场更趋于均匀,从而提高管内换热系数,减小了内部流体流动阻力,使得驱动流体的功耗减小,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效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换热管,在换热管内套合有多头螺旋片芯棒,多头螺旋片芯棒的螺旋片边缘与管内壁为间隙配合。
单侧螺旋片边缘与管内壁之间的间隙h不超过螺旋片在管内径方向上的垂直高度H的20%。
单侧螺旋片边缘与管内壁之间的间隙h是螺旋片在管内径方向上的垂直高度H的10-20%。
多头螺旋片芯棒材料可选用金属或塑料。
将加工好的金属或塑料多头螺旋片芯棒插入换热管内,其螺旋片边缘与管内壁为间隙配合,单侧间隙为螺旋片高度10-20%。当流体在管内螺旋旋转流动时,其与管壁的边界层将被减薄,同时由于紊流扰动作用,其温度场将趋于均匀,从而提高了内侧换热系数,另外由于内部芯棒的填充作用,使得管内部的流体等效流截面变小,而传热表面积不变,对于管内传热介质为制冷剂的系统而言,其充灌量将减小,从而有利于提高能效比;同时多头螺旋片芯棒减小了内部流体流动阻力,使得驱动流体的功耗减小,有利于节能。
本实用新型由于独特的设计构造使得传热系数有较大提高,在使用此种传热管的系统上,可以达到降低能耗,减少材料消耗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势在于:
1)可有效地减薄边界层厚度,同时通过扰动使管内流体传热温度场更趋于均匀,从而提高管内换热系数,减小了内部流体流动阻力,使得驱动流体的功耗减小,有利于节能,提高能效比
2)对于管内传热介质为制冷剂的系统而言,其充灌量将减小,从而压缩机做功将减少,提高了整机能效比。
3)减小了内部流体流动阻力,使得驱动流体的功耗减小,有利于节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多头螺旋片芯棒的立体图。
图示说明
1-多头螺旋片芯棒 11-螺旋片 2-换热管 21-管内壁 h-螺旋片边缘与管内壁之间的间隙 H-螺旋片在管内径方向上的垂直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加工好的金属或塑料多头螺旋片芯棒1插入换热管2内,其中螺旋片边缘11与管内壁21为间隙配合。单侧螺旋片边缘与管内壁之间的间隙h是螺旋片在管内径方向上的垂直高度H的10-20%。换热管材料为:金属,多头螺旋片芯棒材料为:金属或耐氟塑料。螺旋片与芯棒体间为一体结构。多头螺旋片芯棒沿轴向上有同时左旋(或右旋)的多头连续螺旋片,芯棒棒体可为实心,也可为两端密封的空心棒。换热介质一方面在芯棒螺旋片与换热管间的螺旋槽内螺旋运动,同时沿换热管与螺旋片之间间隙直线运动,形成涡流与射流,增强了流体的扰动。具有流阻低,换热效果显著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湖南晟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41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