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用活塞式流体控制阀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54007.1 | 申请日: | 2008-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219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磊 |
| 主分类号: | F16K31/122 | 分类号: | F16K31/122;F16K31/34;F16K15/02;F16K27/02;F04D2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009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活塞 流体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力控制阀,特别是轴用活塞式流体控制阀。
背景技术:
现有水力控制阀控制腔1与工作腔2分隔方法是用O型圈3(参见附图15)或膜片4(参见附图16);阀芯5(参见附图15和16)的导向位置为过流口轴套导向6(参见附图18)或阀体顶部轴套导向7(参见附附图17)。O型圈3和膜片4都为各自厂家的型号规格,一旦损坏只能由各自厂家提供。导向位置为过流口轴套导向6,此种形式导向阀的流阻大;阀体顶部位置轴套导向7解决了流阻大的问题,但对阀芯5维护和维修时要拆卸轴套,使阀芯5维护和维修极为不方便。不论控制腔1与工作腔2分隔使用的是O型圈1或膜片2,都需使用复位弹簧8(参见附图15和16),使得阀前与阀后的压力差大,因此阀的阻力系数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阀门的弊端,使用标准人字型密封件,导向轴套安装在阀盖上,维护和维修极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轴用活塞式流体控制阀,主要由阀体、阀盖和装于阀内的活塞构成,其特征在于:包含连接于同一活塞杆上、下相隔开的活塞与截流板;活塞杆上、下运动时的阀盖导向活塞杆套安装于阀盖顶部向下延伸一定距离的位置上;活塞外径根据人字型密封件内径尺寸缩小一定尺寸,活塞圆周侧面与安装于阀上的人字形密封件滑动吻合,截流板下端面与阀体内的管壁孔口吻合构成截流口;活塞分隔阀为控制腔与工作腔外腔,阀的控制腔与工作腔外腔、工作腔内腔由辅管连接连通。这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
根据铺管连接控制腔与工作腔使用的形式不同构成不同功能的轴用活塞式流体控制阀。
(1)辅管经一球阀连接连通控制腔和工作腔外腔,则构造止回阀;
(2)辅管经一球阀连接连通控制腔和工作腔外腔,则构造缓闭式水泵水上底阀;
(3)控制腔由辅管经小浮球阀与工作腔外腔连接连通,则构造浮球阀;
(4)控制腔由1根辅管经一个三通球阀经二根辅管分别连接连通工作腔内腔、外腔,则构造截止阀;
(5)控制腔由2根辅管对外连接,其中1根经一先导阀连接连通工作腔外腔,另1根经一球阀连接连通工作腔内腔,则构造减压阀;
(6)控制腔由2根辅管对外连接,其中1根经一先导阀连接连通工作腔内腔,另1根经一球阀连接连通工作腔外腔,则构造泻压阀;
附图说明:
图15为现有的使用O型圈的水力控制阀。
图16为现有的使用膜片的水力控制阀。
图17为现有的使用阀体顶部轴套导向的水力控制阀。
图18为现有的使用过流口轴套导向的水力控制阀。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I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II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止回阀结构图,采用基本结构I;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止回阀结构图,采用基本结构II;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缓闭式水泵水上底阀,采用基本结构I;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缓闭式水泵水上底阀,采用基本结构II;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浮球阀结构图,采用基本结构I;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浮球阀结构图,采用基本结构II;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截止阀结构图,采用基本结构I;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截止阀结构图,采用基本结构II;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减压阀结构图,采用基本结构I;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减压阀结构图,采用基本结构II;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泻压阀结构图,采用基本结构I;
图14是本实用新型的泻压阀结构图,采用基本结构II;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合具体实施例参见附图进一步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轴用活塞式流体控制阀,主要由阀体1、阀盖2和安装于阀盖导向活塞杆套3上的连接在同一活塞杆4轴向上、下隔开的活塞5与截流板6构成;活塞外径根据人字型密封件内径尺寸缩小一定尺寸,活塞圆周侧面与阀上的人字形密封件7滑动吻合,截流板下端面与阀体内的管壁孔口8吻合构成一个截流口;活塞分隔阀为控制腔9与工作腔外腔10,阀的控制腔与工作腔外腔10、工作腔内腔11由不同形式的辅管连接球阀或辅助阀构成多种不同功能的阀:止回阀、缓闭式水泵水上底阀、浮球阀、截止阀、减压阀、泻压阀、等其他功能的阀。
本实用新型有二种基本结构:基本结构I为直通型,参见附图1;基本结构II为Y型,参见附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磊,未经张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40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桩沉桩用桩帽
- 下一篇:一种脚踏扭腰健身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