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旋式立交桥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3513.9 | 申请日: | 200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21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25 |
发明(设计)人: | 张铭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铭钧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E01D19/00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大盛 |
地址: | 415000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旋式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交桥,具体说是一种适用于十字型交通路口的全旋式立交桥。
【背景技术】十字型交通路口是东西向、南北向交通干道的交叉处,因车流量大,过路行人多,为避免发生交通堵塞和重大交通事故,一般都设有交警指挥台或红绿灯控制系统。这种控制方式下的车辆和行人都是采用红灯停,绿灯行的原则下分段分批放行,因而只能保证十字路口任何时候都只有一条道路通行,另一条道路的车辆等候,这样就要浪费一些宝贵的时间,影响行车速度,有时还会发生人车争路,车车相撞的交通事故。为了避免发生交通事故和浪费等待放行时间,一些大型交通主干道上建造了立交桥。现在的立交桥一般都有占地面积大,施工难度高,建设周期长,造价昂贵和不方便行人过马路等缺陷,广大车主和行人都希望有一种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容易施工、无地下通道、造价低和体现人、车分离的新型全互通式立交桥。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立交桥占地面积大,施工难度高,建设周期长,造价昂贵和有人、车争路现象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能利用十字路口路面建设,无需征地拆迁,施工容易,工期短,造价低,没有人、车争道现象的全旋式立交桥,用以实现车辆无阻隔地自由通行,在提高车流量的同时,能杜绝交通路口发生堵车和重大交通事故。
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①在十字型交叉路口的地面上通过多根立柱支撑有上中两层桥面,两桥面的中心均设有大圆孔,上层桥面上设有两条环型车道,该桥面与相对的路口地面之间各设有长引桥;中层桥面上除设有2条环型车道外,在相邻路口对应的的桥面之间各设有2条直型的车道,这两条直型车道端面与对应路口的地面之间分别设有短引桥,在东西方向的上下桥面之间各设有一个环型斜引桥和一个弧型斜引桥。②所述长引桥的桥面上设有三条车道,所述短引桥设在长引桥的两侧,其中一侧的短引桥上面设有四条车道,另一侧的短引桥上面设有二条车道,所述上、中层桥面间的环型和弧型斜引桥的桥面上各设有二条车道。③所述的各种引桥其桥面的坡度为15∶1或20∶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①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三层结构,上、中两层行汽车,底层供行人或非机动车使用。可彻底解决人车争道的难题,增加行人和通行汽车的安全,而且底面的空余地方多,可利用空余的角落调置自行车停车场或租车场,或开商店,用以方便行人和汽车司机,提高空地的利用率。②由于在上、中层桥面之间设有两个环型斜引桥和两个弧型斜引桥,每纵横的两个路口对应的桥面其用一个环型斜引桥和一个弧型斜引桥,巧妙的解决了每个路口的直行和左行车辆不受干扰的问题;上层和中层桥面各设有一个右行车道,用以解决公交车在中层右行,其他汽车在上层右行,使右行的车快慢分离,便于提高行车效率。③在中层桥面与上层斜引桥之间的留有空闲桥面,该空闲桥面可用来作临时停车点或作汽车调头之用。④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施工容易,引桥的坡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的15~20∶1,建筑地面可大可小,因此便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图中:1桥底层地面;2中层桥面的短引桥;3上层桥面的长引桥;4中层桥面;5桥立柱;6桥立柱;7上层桥面;8上、中层桥面之间的弧型斜引桥;9上、中层桥面之间的环型斜引桥;10上、中层桥面之间的另一弧型斜引桥;11上、中层桥面之间的另一环型斜引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铭钧,未经张铭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351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