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整体成型的带嵌件的复合材料绝缘传动管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52828.1 | 申请日: | 2008-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83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长安;付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长安;付智军 |
| 主分类号: | H01H3/00 | 分类号: | H01H3/00;H01H33/02;H01H71/00 |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洪 |
| 地址: | 410100湖南省长沙市星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整体 成型 带嵌件 复合材料 绝缘 传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电力设备上的绝缘传动部件,尤其涉及高压断路器上传递拉伸载荷的整体成型的带嵌件的复合材料绝缘传动管。
背景技术
绝缘传动构件是高压断路器、GIS等电力设备上的关键部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上述设备乃至整个电网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所以,高压断路器等设备的生产厂家都对绝缘传动构件提出了较高的机械性能与电气性能要求。
目前,高压断路器等设备使用的传递拉力绝缘传动构件大多采用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管为绝缘体,该复合材料管采用真空压力浸胶工艺生产,按设计要求截取一定长度,复合材料管两端与金属嵌件之间靠胶粘剂粘结。为了提高粘结强度,有人在金属嵌件上加工出多条深度为0.3~0.7mm环形沟槽,将绝缘管与金属嵌件接触的部分加工粗糙,表面粗糙度Ra为12.5~50μm,然后在二者之间填充环氧胶粘剂,将二者粘结在一起。受到胶粘剂性能的限制,这种粘结方式生产的产品的机械性能仍然偏低,不能满足高机械负荷的开关设备的使用要求。同时,受到粘结工艺的限制,绝缘管与金属嵌件的粘结过程容易产生胶粘剂流挂和填充不满等质量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机械性能和质量稳定性高、金属嵌件部与绝缘管之间的结合强度成倍增加、可减少金属嵌件部端部场强集中的整体成型的带嵌件的复合材料绝缘传动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整体成型的带嵌件的复合材料绝缘传动管,它包括整体成型的带金属嵌件部的复合材料绝缘管以及连接附件,所述金属嵌件部位于复合材料绝缘管的两端并镶嵌于管体上,连接附件通过金属嵌件部与复合材料绝缘管相连。
所述管体由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和涤纶布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构成,所述涤纶布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设有两层并分别位于管体的内壁和外表面,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位于两层涤纶布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之间,金属嵌件部镶嵌于该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中。
所述金属嵌件部上与管体的结合处开设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沟槽。
所述沟槽的截面为U型。
所述沟槽内填设有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
所述沟槽为轴向沟槽、环向沟槽或轴向沟槽和环向沟槽。
所述金属嵌件部与管体相接的一端设有可避免场强集中的圆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就在于:
1、复合材料绝缘管上带有一体成型的金属嵌件部,该复合材料绝缘管是通过复合材料绝缘传动构件整体成型工艺制作而成的,它是先将金属嵌件部预埋在增强材料中,在浸渍环氧树脂并固化后,形成金属嵌件部和管体结合为一体的整体结构,金属嵌件部与管体之间的结合不需要通过胶粘实现,可免去粘结工序,避免出现粘结引起的许多缺陷;同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用胶粘剂将绝缘管和金属嵌件连接在一起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机械性能和质量稳定性都有较大提高,生产工艺得到简化,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2、管体由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和涤纶布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构成,涤纶布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设有两层并分别位于管体的内壁和外表面,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位于两层涤纶布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之间;涤纶布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包覆于无碱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层内外表面,起到防腐的作用。
3、金属嵌件部上与管体的结合处开设有沟槽,可根据传动构件的机械性能要求和管体材料的力学性能设计沟槽的数量、方向和截面尺寸,在产品的制作过程中用无碱玻璃纤维和无碱玻璃纤维布将沟槽填满,再浸渍树脂并固化形成复合材料,使复合材料层与金属嵌件部粘结在一起,并形成环环相扣的整体结构,最终实现复合材料层与金属嵌件部的机械咬合,从而提高该结合处的抗扭性能和抗拉性能。
4、金属嵌件部与管体相接的一端设有圆角,该圆角根据金属嵌件部形状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设计,可减少金属嵌件部端部的场强集中。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金属嵌件部与管体相接处的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1的金属嵌件部的立体图;
图5是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6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金属嵌件部与管体相接处的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2的第一金属嵌件部的立体图;
图9是实施例2的第二金属嵌件部的立体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长安;付智军,未经张长安;付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28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