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泵自润滑推力轴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2437.X | 申请日: | 2008-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27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波;刘冬桂;叶丹映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天鹅工业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46 | 分类号: | F04D29/046;F04D29/06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114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润滑 推力 轴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立式泵自润滑推力轴承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各种立式泵,泵运行时会产生径向力和轴向力,这些力可以由电机承受,也可以由泵本身的推力轴承装置承受。由电机承受,电机成本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当径向力和轴向力较小时,通常由泵本身承受以降低总体成本。现有技术中,有些采用滑动推力轴承支撑,但滑动轴承结构复杂,制造精度要求高,而且成本高,维护困难。有些采用多盘滚动轴承串联安装,虽然结构紧凑,但轴承润滑困难,采用脂润滑时,排污油不易,而且脂润滑的轴承极限转速较低,发热严重,不适应于高速场合;采用稀油润滑时,常常上轴承得不到良好润滑,如果润滑油浸没上轴承,又常常造成润滑油泄漏和轴承发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行可靠的有效解决轴承润滑问题的立式泵自润滑推力轴承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式泵自润滑推力轴承装置,包括传动套、轴承座和角接触球轴承,所述的两个角接触球轴承背靠背装在所述的传动套上,在所述的轴承座底部设有防油桶,所述的传动套下端设有延伸至所述的防油桶内的甩油钩,所述的传动套中上端布有至少一个与所述的甩油钩对应的甩油孔,所述的甩油孔出口圆周半径大于其进口圆周半径,所述的轴承座内孔圆周布有至少一个回油槽。
所述的甩油钩(13)的角度为45°~60°。
所述的防油桶内设有冷却盘管,所述的冷却盘管外接冷却水,对润滑油进行冷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立式泵自润滑推力轴承装置,自润滑的工作原理是:泵运行中润滑油浸没传动套甩油沟30~40mm,传动套随主轴一直转动,由于勾边的搅动作用,润滑油产生一个向上的升力,润滑油上升到传动套下端的甩油孔进口,由于甩油孔出口圆周半径大于进口圆周半径,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对润滑油有抽吸作用。于是,润滑油从轴承座的底部被提升到顶部,对轴承进行飞溅润滑,多余的油从轴承座内孔圆周的回油槽回落至底部,形成润滑油的自循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轴承没有浸没在润滑油中,对润滑油的摩擦力小,飞溅润滑比油浴润滑发热相对较轻。
2)、轴承装置不仅能承受径向力,而且还能承受双向轴向力。
3)、通过设置甩油钩和甩油孔来提升润滑油,使轴承得到了充足的润滑,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提高运行可靠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行可靠的立式泵自润滑推力轴承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和图2,冷却盘管7装在防油桶8上,且一并固定在轴承座4内,两个角接触球轴承5背靠背套在传动套3上,并用两个圆螺母6锁紧,一并装配在轴承座4内,轴承盖2套入传动套3,并固定在轴承座4上,油标14装在轴承座4上,放气塞10装在轴承盖2上,轴承装置套在轴15上,用调整盘1调整轴系轴向位置,并用螺钉9固定在传动套2上。传动套3下端设有延伸至防油桶8内的甩油钩13,其角度为45°~60°最佳,传动套3中上端均布有四个与甩油钩13对应的甩油孔12,甩油孔12出口圆周半径大于进口圆周半径,轴承座4内孔圆周均布有四个回油槽11。
由于甩油钩13和甩油孔12的联合作用,实现润滑油的自循环,对轴承进行润滑。润滑油的循环如图1的箭头所示。
两个角接触球轴承5联合承受径向力,同时,下轴承承受向下的轴向力,上轴承承受向上的轴向力。
通过冷却盘管7外接冷却水,对润滑油进行冷却。
本自润滑推力轴承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运行可靠,可广泛用在立式泵上,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本技术领域内的人员应该认识到,上述实施例并非用作对本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任何对上述实施例技术变化、变型方案均未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天鹅工业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天鹅工业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24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