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清洗扫路车的两用扫盘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2391.1 | 申请日: | 2008-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56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肖庆麟;蒋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1/05 | 分类号: | E01H1/05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13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清洗 扫路车 两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道路清扫设备领域,特指一种清洗扫路车的两用扫盘。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道路清洗车的扫盘主要有两种形式,其一是单独用于清洗(扫)地平面,其二是单独用于清洗(扫)路缘立面,这两种型式的扫盘的缺陷就在于:因为扫刷体都只有一个清洗(扫)面,清洗(扫)地平面的扫盘不能清洗(扫)路缘立面,同样清洗(扫)路缘立面的扫盘也不能清洗(扫)地平面,因此其功能过于单一,在清扫或清洗作业时,需要更换扫盘,操作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能一次性完成地平面和路缘立面清洗的清洗扫路车的两用扫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清洗扫路车的两用扫盘,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扫刷体、安装盘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安装于安装盘上,扫刷体装设于安装盘的底部或底侧面上,所述扫刷体由路缘立面清扫部和地平面清扫部组成,路缘立面清扫部上具有用来对路缘立面进行清洗的路缘清扫面,地平面清扫部上具有用来对地平面进行清洗的地面清扫面。
所述路缘清扫面和地面清扫面之间形成80°~130°的夹角。
所述扫刷体插设于安装盘内并通过位于安装盘上方的盖板固定。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马达和马达安装座,马达固定于马达安装座上,马达安装座的底端通过连接座固定于安装盘上。
所述路缘清扫面的高度为100~800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就在于:本实用新型清洗扫路车的两用扫盘,结构简单紧凑、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适用范围广;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增加了清洗(扫)车的功能,一次清洗(扫)作业便可同时完成地平面和路缘立面的清洗(扫),可大大节约清洗(扫)时间,提高了清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扫刷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路缘立面清扫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地平面清扫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扫刷 2、安装盘
3、马达安装座 4、马达
5、连接座 6、盖板
7、路缘立面清扫部 8、地平面清扫部
9、路缘清扫面 10、地面清扫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清洗扫路车的两用扫盘,它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扫刷体1、安装盘2以及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安装于安装盘2上,扫刷体1装设于安装盘2的底部或底侧面上,扫刷体1由路缘立面清扫部7和地平面清扫部8组成,路缘立面清扫部7上具有用来对路缘立面进行清洗的路缘清扫面9,地平面清扫部8上具有用来对地平面进行清洗的地面清扫面10。其中,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包括马达4和马达安装座3,马达4用螺栓固定于马达安装座3上,马达安装座3的底端通过连接座5固定于安装盘2上。固定在安装盘2上的多个扫刷体1通过马达6带动作旋转运动,形成与地平面平行和垂直的两个清扫面。多个扫刷体1插设于安装盘2内并通过位于安装盘2上方的盖板6固定。
如图2所示,扫刷体1可做成图示的片状整体型,也可由a-a面剖开,做成如图3和图4所示的两块。扫刷体1由线型聚丙烯或尼龙或其它柔性材料压制而成,具有互成80°~130°夹角的地面清扫面10和路缘清扫面9,路缘清扫面9位于地平面清扫面10上方,路缘清扫面9的高度为100~800mm。清洗(扫)地平面时,扫刷体1的地面清扫面10接触地面,路缘清扫面9远离路缘,扫刷体1在马达4驱动下作旋转运动清洗(扫)地平面。当需要同时清洗(扫)地平面和路缘立面时,扫刷体1的路缘清扫面9接触路缘的同时,地面清扫面10接触地平面,扫刷体1在马达4驱动下作旋转运动同时清洗(扫)路缘立面和地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23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