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形全倒角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1471.5 | 申请日: | 200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36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黄群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群欢 |
主分类号: | B22F3/03 | 分类号: | B22F3/03;H01F4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创颖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可芬 |
地址: | 5290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铁氧体 磁瓦湿压 成形 倒角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结构,尤其是一种采用湿式成型方法制作永磁铁氧体磁瓦的模具。
背景技术
永磁铁氧体磁瓦是制作永磁电机的必要部件。而该磁瓦通常是采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作而成,也就是将磁粉调成浆料后在成型模具中脱水并且压力成型,然后将成型的初胚在高温下烧结成型。考虑到安装的需要,磁瓦的某些边缘需要倒角过渡,但是现有的成型模具由于设计的原因,并不能在压制初胚时形成倒角,而是在烧结后通过打磨、切削将倒角加工出来。但是采用打磨、切削加工形成倒角工艺麻烦,需要相应的设备配合,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导致磁瓦的破损,影响最终成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形全倒角模具,使得磁瓦在挤压成型的过程中同时在相应的边缘形成倒角,免除了后续打磨、切削等麻烦。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实现上述目的的:
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形全倒角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中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包括上模芯,上模芯的成型模面为弧形凹面,成型模面的两侧设有倒角面;所述下模包括下模芯,下模芯的成型模面为弧形凸面,成型模面的两侧设有倒角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上模芯中设有排水孔,该排水孔的一端延伸至成型模面,另一端与抽水设备相连,成型模面上固定有过滤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模还包括有上模板,上模板上设有多个上模芯的安装孔,所述上模芯分别镶嵌于安装孔内并固定;相应的下模也包括下模板,下模板上设有多个下模芯;中模也设有多个分别与上模芯和下模芯相配合的模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模芯的上部沿横向设有搭接肩位,上模芯的安装孔相应的设有与搭接肩位配合的台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上模上还包括吸水板,吸水板内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内设有多个吸水端分别与上模板的排水孔相通,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抽水设备相连;吸水板与上模板的上端面固定连接,同时将上模芯固定于上模板的安装孔内。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吸水板上与上模芯的排水孔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该凹槽分别连通上模芯的排水孔以及吸水板的排水管。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上模芯中设有排水孔,该排水孔的一端延伸至成型模面,另一端与抽水设备相连,排水孔内填充有过滤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上、下模芯的成型模面都相应的设有倒角面,也就是磁瓦在成型的过程中已经在相应的边缘形成了倒角,而在烧结后无需再进行倒角加工,一方面可以简化加工工艺,减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倒角加工时导致磁瓦的破损。由于在磁粉浆体在模具成型的过程中会排出水分,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相应的排水结构,水分通过排水孔能够及时的排出模具外,从而避免影响成型。另外,模具还设置了多组的成型模芯和相应的模孔,也就是一次性能够同时制造出多个磁瓦压制初胚,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模芯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下模芯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一种永磁铁氧体磁瓦湿压成形全倒角模具,包括相互配合的上模1、中模3和下模2,所述上模1包括上模芯11,上模芯11的成型模面12为弧形凹面,成型模面12的两侧设有倒角面13;所述下模3包括下模芯21,下模芯21的成型模面22为弧形凸面,成型模面22的两侧设有倒角面。由于上、下模芯21的成型模面12、22都相应的设有倒角面13、,也就是磁瓦在成型的过程中已经在相应的边缘形成了倒角,在烧结后无需再进行倒角加工,一方面可以简化加工工艺,减低成本,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倒角加工时导致磁瓦的破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群欢,未经黄群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14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式汽车防撞装置
- 下一篇:车轮用双内胎应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