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物质燃料热风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51386.9 | 申请日: | 2008-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851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8-05 |
发明(设计)人: | 姚圣聪;聂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3/00 | 分类号: | F24H3/00;F24H9/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贤义 |
地址: | 519000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九洲大道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燃料 热风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质燃料热风炉。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不少工艺都是采用层燃式热风炉来供热。由于煤的热值高,挥发份少,煤炉结构相对简单,所以人们通常还是以煤作为主要能源燃料。随着煤炭资源的日益短缺,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开展和创新生物质燃烧利用的技术,以解决今后能源危机所带来的各种问题。但是,由于生物质燃料中含有的水份多、挥发点低、挥发分多、能量密度低的原因,因此,采用现有的层燃式燃煤热风炉技术很难形成稳定的燃烧条件。目前,能实际应用的燃用生物质热风炉产品都是采用流化床燃烧技术或汽化后再配燃汽炉具燃烧。这两种方式,系统复杂,投资大,无法替代普遍使用的层燃式燃煤热风炉。所以,在广大的农林牧地区,大量的秸秆和枝桠材,都没有被有效的利用,还是要使用燃煤热风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维修,燃料燃烧充分,热转换效率高,占用空间体积小的生物质燃料热风炉。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供料系统、鼓风机、炉排、烟道、炉拱,所述供料系统包括燃料斗、活动推料块、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固定梯形炉排,所述活动推料块设置在所述固定梯形炉排与所述燃料斗的固定连接交口处,所述固定梯形炉排的正对面还设置固定有弧形反射拱,所述供料系统和所述弧形反射拱一起把所述炉体分隔成风室、燃烧室和热转换装置三部分,所述热转换装置包括冷风进口、风道、热风出口、烟道管束,所述烟道管束固定设置在所述风道的内部,所述烟道管束贯通着所述燃烧室和所述烟道,所述烟道固定设置在所述热转换装置的下端所述炉体的底座上,所述炉排固定安装在所述弧形反射拱和所述供料系统的固定壁之间,所述炉体上设置开有炉门和除灰门,所述炉门设置在接近所述炉排的上端,所述除灰门设置在所述炉排的下端,所述鼓风机固定设置在所述风室的旁边所述炉体的底座上。
所述固定梯形炉排与水平面成40°—45°的夹角。
所述热转换装置还包括固定所述烟道管束的耐热钢板,所述耐热钢板上开有供所述烟道管束穿过的筛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固定梯形炉排与所述燃料斗的连接交口处还设置了所述活动推料块,这样也就使所述供料系统能够更好更有效地送料。由于所述固定梯形炉排的正对面还设置有所述弧形反射拱,这样就可以使所述供料系统供进的燃料能及时受到所述弧形反射拱反射的热量,对生物质燃料加热并将生物质燃料点燃,加速生物质燃料的燃烧,使燃烧变得更充分。由于所述风室的设置,所以所述风室就可以对所述鼓风机鼓出的强大气流进行缓冲,稳定所述风室的风压,分散整体的风速,使空气能均匀地进入到燃烧室中,使燃料燃烧得更加均匀、更加充分,达到提高燃烧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炉体、供料系统、鼓风机4、炉排8、烟道9、炉拱13,所述供料系统包括燃料斗1、活动推料块2、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固定梯形炉排3,所述活动推料块2设置在所述固定梯形炉排3与所述燃料斗1的固定连接交口处,所述固定梯形炉排3的正对面还设置有呈弧形的弧形反射拱16,所述供料系统和所述弧形反射拱16一起把所述炉体分隔成风室5、燃烧室15和热转换装置三部分,所述热转换装置包括冷风进口10、风道11、热风出口12、烟道管束17,所述烟道管束17固定设置在所述风道11的内部,所述烟道管束17贯通着所述燃烧室15和所述烟道9,所述烟道9固定设置在所述热转换装置的下端所述炉体的底座上,所述炉排8固定安装在所述弧形反射拱16和所述供料系统的固定壁之间,所述炉体上设置开有炉门6和除灰门7,所述炉门6设置在接近所述炉排8的上方,所述除灰门7设置在所述炉排8的下方,所述鼓风机4固定设置在所述风室5的旁边所述炉体的底座上。
所述固定梯形炉排3与水平面成40°—45°的夹角。
所述热转换装置还包括固定所述烟道管束17的四层耐热钢板18,所述耐热钢板18上开有供所述烟道管束17穿过的筛孔。
所述炉拱13与所述炉体的连接空隙中填充有耐高温保温材料14,所述弧形反射拱16与所述热转换装置的空隙处,也填充有所述耐高温保温材料14,所述热风出口12至所述冷风出口10处的所述风道11处也填充有所述耐高温保温材料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慧生能源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13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