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食物残渣处理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50881.8 | 申请日: | 2008-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410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5-20 |
| 发明(设计)人: | 康振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康业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F9/02 | 分类号: | C05F9/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28323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食物 残渣 处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物残渣处理器。
背景技术
家庭生活的垃圾有很多,以食物垃圾为主,为进行处理,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食物残渣处理器,其结构一般为与水池落水口密封连接的粉碎机,粉碎机上设有废弃物出料口,粉碎机的下方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转轴向上伸入粉碎机内,并在转轴的上端部安装有粉碎叶轮,使用时将废弃物和水一起排入粉碎机内,经粉碎后由粉碎机内的导向叶片泵入下水管道内。这种处理器虽然可以做到有机废弃物的处理,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被处理的残渣容易堵塞水池落水口清理麻烦,影响下水管道的正常运作;被处理后的食物残渣在处理器内的发酵时间过长,腐败变质产生臭味,污染家庭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可快速有效的分解食物残渣,且无臭的食物残渣处理器且处理后的食物残渣可转换为有机肥料的食物残渣处理器。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食物残渣处理器,包括壳体、设于壳体上端的盖体、安装于壳体内的容置腔和控制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物残渣处理器还包括顺次连接的感应装置、鼓风装置、发热装置、抽风装置、臭氧发生器以及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与壳体上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容置腔设于发热装置与抽风装置之间。
所述感应装置、鼓风装置、发热装置、抽风装置和臭氧发生器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电连接。
所述感应装置设于壳体上端,并与盖体连接。
所述壳体内开有连通发热装置和容置腔的气体通道。
所述过滤装置为活性炭过滤器。
所述感应装置为电磁感应开关。
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的食物残渣处理器进行改进,把原有的与水池和下水管道配合使用的形式改为独立操作。在壳体内设置容置腔,通过鼓风装置和发热装置的配合,把热气传递到容置腔内并对容置腔内的食物残渣进行高温干燥处理,食物残渣产生的气体和多余的热气被抽风装置抽出容置腔外,臭氧发生器对抽出的气体进行杀菌消毒,最后经活性炭过滤器除异味后排出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残渣处理器外。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根据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残渣处理器,包括壳体1、盖体2、容置腔3和控制电路模块,其中盖体2安装于壳体1上端与壳体1配合连接,容置腔3和控制电路模块安装于壳体1内。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残渣处理器还包括顺次连接的感应装置4、鼓风装置5、发热装置6、抽风装置7、臭氧发生器8以及过滤装置9,感应装置4、鼓风装置5、发热装置6、抽风装置7和臭氧发生器8分别与控制电路模块电连接。其中感应装置4为电磁感应开关,该感应装置4设于壳体1上端,并与盖体2连接;容置腔3设于发热装置6与抽风装置7之间,使壳体1内的热气和食物残渣产生的气体加快循环,在壳体1内可开有连通发热装置6和容置腔3的气体通道10,使发热装置6内的热气集中流入容置腔3内,充分利用了能源,降底干燥时间达到节能环保的作用;过滤装置9与壳体1上的出风口11连接,该过滤装置9为活性炭过滤器,可设于壳体1底部加快壳体1内气体的排出,也可以将过滤装置9设于壳体1外部,方便使用者更换过滤装置9内的滤芯。
当使用者把食物残渣放入容置腔3内,合上盖体2,使盖体2与壳体1紧密连接并触动感应装置4,感应装置4导通控制电路模块,使鼓风装置5和发热装置6的配合工作,把热气传递到容置腔3内并对容置腔3内的食物残渣进行高温干燥处理,食物残渣产生的气体和多余的热气被抽风装置7抽出容置腔3外,臭氧发生器8对抽出的气体进行杀菌消毒,最后经过滤装置9除异味后排出,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食物残渣处理器排出大气的气体无菌无臭,而且经处理后的食物残渣可以制作为土壤的肥料,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康业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康业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08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