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气泵有效
申请号: | 200820050531.1 | 申请日: | 200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181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4-08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世谊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5/04 | 分类号: | F04B35/04;B60S5/0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卞华欣 |
地址: | 523726广东省东莞市塘厦***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为汽车轮胎、球类等小型容器充气的便携式打气泵。
背景技术:
汽车轮胎、球类等小型容器经常都需要利用打气泵进行充气才能正常使用。目前的打气泵一般包括进气阀、出气阀、气缸、活塞、连杆、凸轮、主轴等,进气阀设置在气缸的底部,出气阀设置在气缸的顶部,活塞滑动设置在气缸的内部,凸轮套接在主轴上,连杆的顶部与活塞的底部铰接,连杆的底部与凸轮铰接。这种打气泵的进气原理是由凸轮带动活塞沿着气缸做往复运动,活塞从上止点往下运动时,气缸产生负压,当负压大于进气阀的阻力时,进气阀打开,打气泵开始进气;相反,活塞从下止点往上运动时,气缸产生正压,当正压大于出气阀的阻力时,出气阀打开,打气泵开始出气。由于这种打气泵使用了进气阀,存在进气阻力和空气泄漏,使得进气效率较低,并且进气阀增加了打气泵结构的复杂程度,限制了打气泵的体积无法做得较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进气效率高的打气泵,其取消了进气阀,利用主轴与气缸的轴心偏距,使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配合角度发生变化而形成间隙,进而从气缸底部自然进气,消除进气阻力及因进气阀而产生的空气泄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打气泵,它包括有出气阀、气缸、活塞、连杆、凸轮、主轴,出气阀设置在气缸的顶部,活塞滑动设置在气缸的内部,凸轮套接在主轴上,主轴的轴心与气缸的轴心之间设有偏距,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活塞的底部上,连杆的底部伸出气缸与凸轮连接。
所述凸轮端面上偏心凸设有凸柱,连杆的底部套设在凸柱上并与凸柱转动连接。
所述主轴上套接有齿轮。
所述连杆与活塞相互垂直。
所述连杆与活塞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出气阀、气缸、活塞、连杆、凸轮、主轴,出气阀设置在气缸的顶部,活塞滑动设置在气缸的内部,凸轮套接在主轴上,主轴的轴心与气缸的轴心之间设有偏距,连杆的顶部固定连接在活塞的底部上,连杆的底部伸出气缸与凸轮连接,本实用新型利用主轴与气缸的轴心偏距,使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配合角度发生变化而形成间隙,进而从气缸底部自然进气,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取消了进气阀,在打气泵进气时没有进气阻力,在打气泵压缩空气时,不会因为进气阀的密封不良而产生空气泄漏,提高了打气泵的进气效率,简化了结构,可以将体积做得较小,并且安装和携带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2,打气泵,它包括有出气阀1、气缸2、活塞3、连杆4、凸轮5、主轴6,出气阀1设置在气缸2的顶部,活塞3滑动设置在气缸2的内部,凸轮5套接固定在主轴6上,主轴6的轴心与气缸2的轴心之间设有偏距,凸轮5的旋转中心与主轴6的轴心同心,所以凸轮5的旋转中心与气缸2的轴心之间也存在偏距,连杆4的顶部垂直固定连接在活塞3的底部上,连杆4与活塞3构成一体式“T”型结构,连杆4的底部伸出气缸2与凸轮5连接,凸轮5端面上偏心凸设有凸柱51,连杆4的底部套设在凸柱51上并与凸柱51转动连接。主轴6上套接有齿轮7,齿轮7通过电机(图中未示)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电机通过齿轮7带动主轴6转动、凸轮5按规定方向旋转,使凸轮5利用其旋转中心与气缸2的轴心之间的偏距,带动一体式活塞3在气缸2内部做上下往复运动,当一体式活塞3从上止点往下运动时,活塞3与气缸2内壁之间形成倾斜角,而产生间隙,从而使空气可以自然由气缸2的底部进入气缸2内部,当活塞3经过下止点往上运动时,活塞3与气缸2内壁之间的倾斜角逐渐变小,其间隙也逐渐变小直至关闭,打气泵开始压缩空气,出气阀1开始打开出气,重复上述动作则可持续为汽车轮胎球类等小型容器充气。
本实用新型由于取消了进气阀,在打气泵进气时没有进气阻力,在打气泵压缩空气时,不会因为进气阀的密封不良而产生空气泄漏,提高了打气泵的进气效率,简化了结构,可以将体积做得较小,并且安装和携带更加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世谊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东莞世谊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505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红石相二氧化钒粉体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利巴韦林可溶性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