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楼房紧急逃生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820049688.2 | 申请日: | 2008-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007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3-04 |
| 发明(设计)人: | 谭畅怀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畅怀 |
| 主分类号: | A62B1/00 | 分类号: | A62B1/00;A62B1/06;G08B17/00;G08B21/1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9060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楼房 紧急 逃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楼房紧急逃生装置。
背景技术
多层及高层楼房是越来越多人赖以生存的空间。但是多层及高层楼房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面对突发紧急情况时,尤其是发生如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时,会给逃生带来各种困难和麻烦。目前楼房一般都只设置了灭火装置,而没有普遍设置紧急逃生装置。目前公开的楼房紧急逃生装置大都结构复杂,只是作为个体配置,没有与楼房建筑本身配套设置,一旦发生地震等突发灾害,往往不能起到有效的逃生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与楼房建筑配套设置,且结构简单、安全可靠的多功能楼房紧急逃生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箱、至少一套绳索、至少一个安全带、至少一个安全带缓降装置、地震感应器、烟火感应器、警报器,所述固定箱固定连接于靠近窗户的墙体上,所述固定箱内分为相互隔开的若干个空间,所述地震感应器、所述烟火感应器、所述警报器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箱上,所述安全带、所述安全带缓降装置分别放置在所述固定箱内,所述绳索盘绕放置在所述固定箱内且一端与楼房的墙体相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箱内还放置有至少一个头盔。
所述固定箱内还放置有至少一个防毒面具。
所述固定箱包括箱体、箱门,所述箱门与所述箱体相连接,所述箱门上设有把手、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箱、至少一套绳索、至少一个安全带、至少一个安全带缓降装置、地震感应器、烟火感应器、警报器,所述固定箱固定连接于靠近窗户的墙体上,所述固定箱内分为相互隔开的若干个空间,所述地震感应器、所述烟火感应器、所述警报器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箱上,所述安全带、所述安全带缓降装置分别放置在所述固定箱内,所述绳索盘绕放置在所述固定箱内且一端与楼房的墙体相固定连接,在发生地震、火灾、有害气体泄漏等紧急情况时,所述地震感应器或所述烟火感应器发出信号使得所述警报器发出警报,在室内的人们可迅速跑到设有本装置的窗边,打开所述固定箱,将盘绕放置的所述绳索拉出并抛至窗外,佩戴上所述安全带,取出所述安全带缓降装置并连接到所述安全带和所述绳索上,然后站在窗台上,通过控制所述安全带缓降装置缓缓下降并最终到达地面,逃离出室内,避免了被困在楼内所带来的危险,提高了安全性,减少了人员伤亡损失,另外,当所述固定箱被打开时,所述警报器也会发生报警,如果被小偷打开,则警告会提醒人们跑到本实用新型处,发现并擒获小偷,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可靠的装置,实现了迅速逃生的效果,故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以与楼房建筑配套设置,大大提高了逃生的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箱内还放置有至少一个头盔,可提高下降时头部免受伤害,故本实用新型安全性更高;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固定箱内还放置有至少一个防毒面具,在发生火灾及有害气体泄漏时,更可及时避免伤害,故本实用新型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固定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固定箱、三套绳索2、三个安全带3、三个带有制动功能的安全带缓降装置4、地震感应器7、烟火感应器8、警报器9,所述固定箱固定连接于靠近窗户的墙体上,所述固定箱包括箱体10、箱门11,所述箱门11与所述箱体10相连接,所述箱门11上设有把手12、观察窗13,所述固定箱内分为相互隔开的若干个空间,所述地震感应器7、所述烟火感应器8、所述警报器9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箱上,所述安全带3、所述安全带缓降装置4分别放置在所述固定箱内,所述绳索2盘绕放置在所述固定箱内且一端与楼房的墙体相固定连接,所述绳索2采用防火耐磨可滑性强的绳索,所述固定箱内还放置有三个头盔5、三个防毒面具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畅怀,未经谭畅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96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的封装件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焊接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