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足脊平衡调整健康器垫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9555.5 | 申请日: | 2008-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28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10 |
发明(设计)人: | 单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单峻 |
主分类号: | A43B17/00 | 分类号: | A43B17/00;A43B7/14;A61H3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405广东省广州市白***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调整 健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鞋业制造及外围构件领域,具体就是一种足脊平衡调整健康器垫。
背景技术
目前的鞋垫的设计非常简单,一般是用布或皮或柔软材料做成的脚形垫子,没有在设计和选材构造上充分的考虑到保健的功能,而穿鞋的文化在人的生活中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致力于鞋业的研究与开发的从业群体也非常的大。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难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足脊平衡调整健康器垫,包括足弓侧托、凹槽承托、气孔、足掌引托和心形构件,其特征是:拱弧形足弓侧托,贴着足弓,凹槽承托,承托脚跟,气孔位于足掌引托中部。
技术的方案
根据足掌骨骼的结构设计足弓的拱弧形,使足部踏在该足弓撑板内外侧托板的顶部,脚跟受尾部凹槽承托,充分分解身体对脚底的压力、地面对脚底所带来的冲击力,底垫的两万多个不同矫正点的作用,调整错误的足部骨骼排列回归于正确,使身体处于最佳重心状态,进而平衡人体脊椎骨骼,将人体的重心控制在脚底足弓骨骼各关节点上,为了稳定身体因重心改变而失去的原有平衡、身体的肌肉张力,尤其是腿部和腰背肌肉的张力进行重新调整,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使臀部内收,腰椎前凸减小,腰骶角减少,脊椎自然伸直,经常使用能在矫正姿态的基础上,加强对腰腹肌肉的锻炼,增强脊椎的支撑力,提高脊椎的稳定性,在动态和静态条件下都能发挥矫正作用。
该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足脊平衡调整健康器垫,包括足弓侧托、凹槽承托、气孔、足掌引托和心形构件,其特征是:拱弧形足弓侧托,贴着足弓,凹槽承托,承托脚跟,气孔位于足掌引托中部。
实用新型其心形构件的特征是心形构件贴于足掌引托上,对应涌泉穴的位置。
有益效果
对肩颈僵硬疼痛、背痛、斜肩、脊椎侧弯腰椎疾病患者,弯腰驼背、行走腿脚酸软、易疲劳者,坐骨神经疼、膝关节疼痛、有骨刺患者,各种问题足弓、O型腿、X型腿人群,长期站立,行走工作者,对睡眠差、长期胃肠不适、糖尿病、腰痛、前列腺疾病、便秘、性功能障碍等方面疾病患者都有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图
图中1.足弓侧托,2.凹槽承托,3.气孔,4.足掌引托,5.心形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只是为了很好的解析了本实用新型,并不就此限定了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发明的思想的任何变换改造及等同替换均应包含在本专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一种足脊平衡调整健康器垫,包括足弓侧托(1)、凹槽承托(2)、气孔(3)、足掌引托(4)和心形构件(5),其特征是:拱弧形足弓侧托(1),贴着足弓,凹槽承托(2)承托脚跟,气孔(3)位于足掌引托(4)中部,心形构件(5)贴于足掌引托(4)上对应涌泉穴的位置。根据足掌骨骼的结构设计的拱弧形足弓侧托(1),使足部贴着足弓侧托(1)顶部的弧均匀的托着足弓,脚跟受尾部凹槽承托(2),充分分解身体对脚底的压力、地面对脚底所带来的冲击力,底垫足掌引托(4)、足弓侧托(1)与脚跟的凹槽承托(2)的两万多个不同矫正点的作用,调整足部骨骼排列回归于正确,使身体处于最佳重心状态,进而平衡人体脊椎骨骼,将人体的重心控制在脚底足弓骨骼各关节点上,为了稳定身体因重心改变而失去的原有平衡、身体的肌肉张力,尤其是腿部和腰背肌肉的张力进行重新调整,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使臀部内收,腰椎前凸减小,腰骶角减少,脊椎自然伸直,经常使用能在矫正姿态的基础上,加强对腰腹肌肉的锻炼,增强脊椎的支撑力,提高脊椎的稳定性,在动态和静态条件下都能发挥矫正作用,气孔(3)位于足掌引托(4)中部,根据人体生物工程力学原理设计,其到通风防燥热、汗气和脚气,心形构件(5)贴于足掌引托(4)上对应涌泉穴的位置,起按摩涌泉穴作用。足掌引托(4)、足弓侧托(1)选用高新复合材料,凹槽承托(2)采用抗菌、除臭、无毒副作用的医用硅胶材料,添加负离子活性炭复合而成,具有良好的抗震性、缓冲性。弹性好、防滑、透气,血液循环畅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单峻,未经单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95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