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管自对流常压热水炉无效
申请号: | 200820049456.7 | 申请日: | 200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2512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6-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朝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朝德 |
主分类号: | F24H1/44 | 分类号: | F24H1/44;F24H1/26;F24H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弘邦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钇斌 |
地址: | 524100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自 对流 常压 热水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水炉,特别是一种热管自对流常压热水炉。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常压热水炉,广泛用于单位取暖、浴池加热等场所,目前在市面上使用常压热水炉的炉胆热对流管以一“壹”字型分布出口的形式结构横置于炉胆内,炉门为单层炉门,这种热水炉的不足之处:热效率低、易积灰以及炉门不耐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不足,提供一种热效率高、不易积灰、具经久耐用的炉门的热管自对流常压热水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管自对流常压热水炉,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的炉胆,炉体顶部设有顶盖,在炉体底部设置有炉体炉门,顶盖中间开有出烟口,在炉胆内设置有多个“L”型加热管,所述“L”型加热管在炉胆内呈蜂窝型排列,“L”型加热管的出水口设置在炉胆顶部的炉胆顶盖上,“L”型加热管的进水口设置在炉胆侧壁上,炉体和炉胆形成的空腔与加热管共同构成一封闭的水箱。
在炉胆顶盖中间设置有与出烟口相适应的炉胆烟管,在炉胆底部与炉体炉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炉胆炉门。
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炉胆炉门上端。
所述的炉胆底部与炉体底部焊接,炉体炉门的门框和炉胆炉门的门框两侧及上方通过金属材料焊接。
在炉体顶盖设置有排口,在炉体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热水出口,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回水出口及排水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热管自对流常压热水炉在炉胆内设置有多个“L”型加热管,所述“L”型加热管在炉胆内呈蜂窝型排列,当火在炉胆内燃烧时炉胆内“L”型加热管同时开始产生热的对流(把从炉胆底部所接受到的热量在极短的时间内从“L”型加热管的下部往上传),在此同时“L”型加热管口进水口外的低温水在管内热对流驱使下,自然进入“L”型加热管内,进入后因受热自然往“L”型加热管的炉胆顶盖上的出水口冲出,在炉胆内的火势的作用下无间断的对流,从而实现高效热转换目的;因“L”型加热管在炉胆内布置基本上呈壹字型向上排列,所以在长时间使用也不易造成积灰现象;在炉胆底部与炉体炉门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炉胆炉门,双层炉门更加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炉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炉胆,3、顶盖,4、炉体炉门,5、出烟口,6、加热管,7、出水口,8、炉胆顶盖,9、进水口,10、水箱,11、炉胆烟管,12、炉胆炉门,13、排口,14、热水出口,15、回水出口,16、排水出口,17加水口。
具体实施例
如图所示。一种热管自对流常压热水炉,包括炉体1和设置在炉体1内的炉胆2,炉体1顶部设有顶盖3,在炉体1底部设置有炉体炉门4,顶盖3中间开有出烟口5,在炉胆2内设置有多个“L”型加热管6,所述“L”型加热管6在炉胆2内呈蜂窝型排列,“L”型加热管6的出水口7设置在炉胆2顶部的炉胆顶盖8上,“L”型加热管6的进水口9设置在炉胆2侧壁上,炉体1和炉胆2形成的空腔与加热管6共同构成一封闭的水箱10。因“L”型加热管6在炉胆2内布置基本上呈“壹”字型向上排列,所以在长时间使用也不易造成积灰现象。
在炉胆顶盖8中间设置有与出烟口5相适应的炉胆烟管11,在炉胆2底部与炉体炉门4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炉胆炉门12,双层炉门更加经久耐用。
所述的进水口9设置在炉胆炉门12上端。
所述的炉胆2底部与炉体1底部焊接,炉体炉门4的门框和炉胆炉门12的门框两侧及上方通过金属材料焊。
在炉体顶盖3设置有排口13,在炉体1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热水出口14,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回水出口15及排水出口16。炉体常压设计直通大气,无爆炸危险。
从加水口17加水满至高位,在炉胆2下部的燃烧室开始点火加热,当火在炉胆2内燃烧时炉胆内“L”型加热管6同时开始产生热的对流(把从炉胆2底部所接受到的热量在极短的时间内从“L”型加热管6的下部往上传),在此同时“L”型加热管6口进水口9外的低温水在管内热对流驱使下,自然进入“L”型加热管6内,进入后因受热自然往“L”型加热管6的炉胆顶盖8上的出水口7冲出,在炉胆2内的火势的作用下无间断的对流,从而实现高效热转换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朝德,未经陈朝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8200494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